纪念馆活动方案
红五月共青团缅怀先烈--渡江战役纪念馆纪念活动
合肥市四十六中2018级11班 渡江战役纪念馆简介: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2012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自南向北由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组成。胜利塔高达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从空中俯瞰整体建设呈五角星的形状。
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东向西分别为粟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谭震林五位总前委成员。雕像表现出了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渡江战役纪念馆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纪念馆整个馆体地面长度南北长107米,宽39米。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馆内亮点纷呈,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最新采用的幻影成像、蓝幕抠像技术、最新摄制的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反映惊心动魄的渡江场景的半景画馆和超写真的4D电影等,能让每位观众体验到最真实的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开馆以来,渡江战役纪念馆以其独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和红色革命题材展览吸引了各级领导、学校、青少年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作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渡江战役纪念馆不仅是合肥市滨湖新区的新地标,也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红色旅游的新典范。
历史资料编辑:
渡江战役历时四十四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四十三万余人。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
组织活动方案策划
结合同学们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学习生活压力加大,为缓解同学们学习压力、拓展户外实践活动经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家长与同学们相互进一步交流的前提下组织本次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缅怀先烈--渡江战役纪念馆纪念参观和亲子活动互动两个板块。
一、活动方案策划
1、渡江战役纪念馆活动概况:早上8点学校西门集合拍照8点10分登车出发---到达纪念馆后列队在馆内大厅拍照---3点进行亲子活动--活动结束进入展馆参观并由聘请解说员进行讲解(时长1.5小时)---参观活动结束后休息15分钟---列队拍照进行渡江战役纪念塔组织共青团誓词学习活动---列队出馆。活动时间:9点-11点30分 2、亲子活动(地点战役纪念馆东广场):活动安排亲子游戏
(1)两人三足 准备:绳子若干、目的:加强父母与子女的协调。玩法:一家长与一学生将相邻的两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听到口令后,两人一齐向前跑,看谁先跑到终点为胜。
(2)齐心协力吃果果 目的:要求孩子能用清楚的语言指挥家长,正确判断出方向。准备:圣女果若干,小碟子四只,遮眼布四条。人数:每个家庭为一队。
玩法:志愿服务家长手持圣女果,站在指定位置,家长蒙上眼睛,背着孩子,原地转三圈,在孩子的语言提醒下,去寻找志愿服务家长手中的果实,并用嘴吃掉果实,最先吃完者为胜。规则:参与活动不许发出任何声音,任何人不许用手碰果实,违者取消游戏资格。
3、时间安排:5月19日-早上8点-11点30分结束 4、活动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5、活动地点:渡江战役纪念馆
6、行程安排:租赁大巴车/或征集志愿家长车辆合肥市46中-渡江战役纪念馆 二、活动要求
1、报名以家庭形式,一名孩子一名家长随行。 2、着装:统一穿着校服,佩戴红领巾。
3、纪律要求:
(1)不得大声喧哗、不掉队、不散队,注意交通文明,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2)上下车安全:上下车不拥挤,不推攘,有序排队上下车。
(3)车内安全:不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不大声喧哗,不勾肩搭背,要抓住扶手。
4、卫生要求: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每人自备方便袋,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5、礼仪要求:
(1)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
(2)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树木花草,在活动过程中做到安静、有序。
三、主题活动标语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红色五月共青团合肥市四十六中2018级11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大手牵小手,快乐成长一起走。----合肥市四十六中2018级11班亲子互动活动 四、活动经费预算
1、大巴车租赁或征集志愿家长车辆(根据报名人数确定) 2、团旗
3、讲解员费用 4、游戏道具 5、横幅;
两条
****学校2019年上学期
参观“苏维埃纪念馆”研学体验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积极营造爱党、爱国的浓厚党支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在支部领导下,特组织此次“参观苏维埃纪念馆”研学体验活动。
二、活动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活动时间:
2019年10月11日(星期五) 四、活动对象:支部全体党员、八年级127班师生 五、领导分工及职责:
总指挥:
组 长:
副组长:
摄 影:
后 勤:
六、活动内容
1.上午10:20集合,同学们带上纸笔统一乘车前往苏维埃念馆。
2.预计30分钟后到达,在纪念馆广场前合影。 3.跟随馆内讲解人员按顺序参观纪念馆内各个展馆,仔细聆听导游讲解并随行记录。
4.支部党员重温誓词。
5.活动于1个小时左右结束。12:00全体师生统一乘坐客车回到学校。
6.参观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写一篇感想,选3-4篇于10月16日前上交团支部。
七、活动要求:
1.确定出席人数。
2.提前联系苏维埃纪念馆管理人员、租好客车,制定好行驶路线。
3.学生一律穿戴整洁。
4.活动前对学生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务必使每个学生牢牢树立安全意识。
5.整个参观过程中要遵守纪律,服从安排,听从带队老师指挥。
6.讲文明懂礼貌,参观时不要大声喧哗,用心参观,认真听介绍。
7.爱护环境,不准带吃零食。
8.参观时注意珍惜和爱护文物,不能乱摸展品。 9.参加师生务必增强时间观念,按时集合。
****学校
2019年10月9日
期:2010-12-0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殡仪学院党总支关于开展“雷锋纪念馆之行”活动暨 “雷锋精神世代传,心怀社会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
方案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与号召,现制定我院实施方案如下。
一、 活动背景:
1963年3月5日,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雷锋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48年来,雷锋这个平凡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现今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雷锋依然活在我们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它的核心思想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楷模,已经为全国人民所公认和接受,并成为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高尚人格的追求目标。为响应校党委号召,殡仪学院党总支开展“雷锋纪念馆之行”活动。
二、 活动目的:
1、响应校党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纪念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2、以“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为契机学习雷锋同志的伟大精神;
3、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4、让当代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是社会人,我骄傲。” 三、
活动对象:
殡仪学院所有党员教师以及党员学生 四、
活动时间:
2012年3月5日上午九点 五、
活动地点:
长沙雷锋纪念馆 六、
活动安排:
(一)、前期工作:
1、考察长沙雷锋纪念馆;
2、要确定是不是免费开放(如不是免费开放要做好经费预算);
3、要确定纪念馆具体的开、闭馆时间;
4、要确认当天参观纪念馆是否有人数限制(如果有人数限制要事先与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沟通好); 5、确认参与活动名单,并做好联系工作。
(二)、活动流程: 9 :00校门口集合,分组搭车前往;
10:00全体成员到达长沙雷锋纪念馆,并集合;
10: 00-11:30参观长沙雷锋纪念馆;
11: 50返回:返校可乘车
(三)、活动后期:
令每个参与活动的党员学生写一份参观纪念馆后的体会和心得,由团支书统计并交到学生党支部。
七、 注意事项: 1、保持参观纪律,不可影响参观者参观;
2、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体现出我院学子整体素质;
3、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党总支
2012年3月5日
薛埠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教师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师德建设,特组织教师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观新四军廉政建设史实展,举行廉洁从教宣誓。
二、活动目的:
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廉政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尽自己所能去继承革命前辈们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三、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
四、活动时间:
2016-04-1中午12:30—2:00
五、参与人员:
部分教师
六、活动地点: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七、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 红旗一面、鲜花一束、相机
八、活动过程:
1、参观新四军革命纪念馆
到达目的地后由组织人员统一带队,举旗排队走向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2、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并献花。
3、教师宣誓
我是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 我的肩上担着民族的希望,我的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我的手中捧着孩子的明天,今天,我郑重宣誓: 我将全身心投入我的工作,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让孩子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热爱幼儿园, 我将永远牢记: 我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做榜样, 为千百个家庭培植希望, 我坚信,只要心中有爱,胸中便会有热情,脚下自会有热土,我愿意用行动和热血书写四个字:幼儿教师!
4、自由活动,也可以在景区内做些公益劳动。
5、14: 00 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门口集合,返园,结束此次活动。
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活动方案
为了时刻提醒学生党员不忘革命先烈、牢记历史,加强党员对党的执政历史、艰辛建设国家历程的温顾,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学生第
一、第三支部举办了此次参观镇江市句容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活动,要求在校学生党员能够积极踊跃参加。
活动主题:重温峥嵘岁月,肩负未来重任!
活动目的:提醒学生党员不忘革命先烈、牢记历史,加强党员对党的执政历史与艰苦历程的回顾,进一步对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告诫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活动时间:2011.11.12上午8:00从一食堂坐校车准时出发,活动历时一天。
活动地点:镇江市句容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 句容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茅山镇。茅山是江苏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在的新馆,占地面积为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三千五百多平方米,展馆分五个部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二千多件,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光辉形象,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
相关故事: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经省市批准,在距纪念馆东300余米的望母山顶建成一座高36米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1997年冬,发现“纪念碑前放鞭炮,纪念碑下听军号”的奇观,参观瞻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根据这个物理现象,当地的人们编造了一个关于一名新四军小号手的故事,认为这是新四军小号手显灵,看见革命胜利了,吹起军号欢庆胜利;
为了纪念这位小号手,后来又建了一座小号手的雕像。
参加人员:电气分院学生第一支部、第三支部在校学生党员与部分党校工作人员共约50人。
前期准备:党旗一面(党校宣传部)、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旗一面(宣传部到学生会领取),相机拍照(党校宣传部)
活动具体安排:
1.车到达目的地后由组织人员统一带队,举旗排队走向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2.参观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景点并拍照留念;
3.党员自由活动,也可以在景区内做些公益劳动;
4.14:00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集合,结束此次活动.人员安排:大三党员负责人李国轩:1565186370
2、党校负责人黄建伟:15150509570 经费预算:
车费 元;
过路费60元;
门票免费(若须参观具体景点则须20元/人)
注意事项:
1.组织的纪律性、安全性要做好,人多但是我们要井然有序;
2.自由活动期间确保每组都有一个负责人以保持联系;
3.及时提醒每组负责人活动结束时间,以确保准时结束活动;
4.各支部遇到情况及时与总负责人黄建伟联系:15150509570
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第三支部
2011年11月12日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昨天下午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我们汽车系
821030,821040两个班去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下午2点钟两个班级在那里准时集合,2点十分左右两个班级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瞻仰了周恩来铜像。接着导游小姐给我们讲诉了我们敬爱的伟人周总理:
周恩来生母——万氏,是清河县知县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给周恩来留下深刻的印象。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病。为了“冲喜消灾”,周贻能夫妇便把刚出生六个月的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去世了。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养育。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她在周恩来
三、四岁时,就教他认字块,练习书法,五岁时,教周恩来吟诵古诗词。陈氏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这对周恩来在思想上、文化上作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因为陈氏无奶哺育,就雇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她经常带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栽种瓜果蔬菜,还曾带周恩来到自己家里去玩。万氏妈妈于1904年秋,带着6岁的恩来移居清江浦外祖父家。周恩来9岁时,生母万氏、养母陈氏先后都因染上肺结核而去世,父亲周贻能又在外地谋生,周恩来弟兄三人在淮安几乎无依无靠。这个打击是巨大的,使刚刚10岁的周恩来一下子成为“大人”。
1910年春天,在沈阳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接周恩来去东北读书。
周恩来曾言:“母教的过分仁慈和礼让,对我的性格是有影响的,缺少那种野性。”“我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我10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周恩来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戎马一生,事业恢弘,却一直没有再回故乡,因为他平生最不肖的是“衣锦还乡”,一次周恩来的弟弟被周恩来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周恩寿乘着周恩来兴致很高的机会委婉地说:“哥哥,听尔辉来信说,驸马巷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尤其是你住过的房子,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县委已经说了,要帮着把房子修葺一次,先把住在里面的几户人搬出来。要不要我回去一次,看看怎么修?” 周恩来当即明确回答说:“不用了。淮安县委来人,我已经给他们讲过了。院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的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周恩来不是不爱他的故乡,不是不爱他们的父母,而是因为他看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国家总理,就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的摒弃封建主义的那一套。
据当地导游讲:周恩来一生曾有两次想回家乡看看,一次是1946年离开南京梅园新村时,但未能成行。另一次是在60年代,都已经安排好了,不想临时毛主席找他有急事商议,必须赶快飞回北京,飞机经临淮安上空时,驾驶员有意盘旋了两圈,让总理俯瞰一下故乡,周恩来说:“主席等着我呢,赶快走吧!”。
哲人已逝,岁月的烟尘非但没有湮没其巨大的身影反倒让人感慨万千。周几代祖先都是绍兴师爷,推崇“温、良、恭、俭、让”的人文精神,受家族影响,使一代伟人养成谦恭有礼、勤恳谨慎、精明干练以及成人之美的胸怀,在半个多世纪的领导生涯中,甘愿生活在“巨人”的身影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生活又使得他具有卓越的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柔中带钢,愈挫愈奋。周恩来一生仁慈厚道,清廉俭朴,忍辱负重。对名利超然淡薄;
对对功劳缄口不言;
对错误公之于众。“错误要逢人就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和帮助,也可以给同志以借鉴。”
周恩来一生公而忘私,又终不留言,死不留灰,却给后人留下巨大精神财富,让人挥
之不去,让人研究不完,问世间几人如此!
在参观完周恩来纪念馆之后,我们两个班的每个同学都被周总理的伟大的精神所感染,接着我们两个班的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有秩序安全的返回学校!
汽车工程系821030,821040班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雷锋纪念馆活动方案(共11篇)
纪念三八 活动方案(共18篇)
纪念八一活动方案(共5篇)
雷锋纪念日活动方案(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