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景点调研报告2022

| 来源:网友投稿

浦江“江南第一家”,孝义治家的典范

——关于浦江著名文化景点的调查报告 前言

四月上旬,我在浙江省浦江县的著名文化景区——“江南第一家”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调查。通过当地人民的热情介绍与讲解和自己的实地考察,我得出了一个有理可依的调查结果:浦江“江南第一家”是一处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秀丽的风景名胜和古老的建筑风格著称并融为一体的著名文化遗址。它更是以十五世同居闻名天下和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的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典范。它的存在无疑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
它的传世家训《郑式规范》也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扬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江南第一家”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清丽的风景名胜和古老的建筑遗存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游客的青睐。

走进江南第一家,首先步入眼帘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宗祠主体建筑——有序堂以及可容纳千余人的第一进师俭厅。宗祠内,可以看到明太祖、明惠帝所题的“江南第一家”、“孝义家”、“孝友堂”等匾额,和元丞相脱脱书写的“白麟溪”碑等,还有宋濂手植的参天龙柏;
更甚者,柳贯、王锡爵等历史名人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的大量匾额楹联,及元、明、清历代堪称精品的石刻,至今也仍保持完好,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一 “江南第一家”简介

“江南第一家”又称“郑氏义门”,简称“郑义门”。它坐落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宅镇,占地约六千六百平方米,大小景点共有二十多处。因其独具的古代儒家文化沉积、明清古建筑遗存和山乡风情民俗等而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极具特色的山乡古镇之一。并在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目前,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美誉。现存的“江南第一家”主要包括郑氏宗祠、孝感泉、建文井、白麟溪碑、十桥九闸、天将台等。其中以郑氏宗祠最为著名。其扩建于元初,迄今已有六百五十余年历史。全祠正门西向,面对白麟溪,正门额 “郑氏宗祠”匾,侧门楣上悬“江南第一家”牌匾。进内西向分为五进:前为师俭厅,次为中庭,三为有序堂,四为孝友堂(即拜厅),五为寝室,正位供奉同居的各列祖神位。神龛自上而下,依世系之次序,分为九级。两厢设尊贤、仕宦、忠义、助祭、节孝贞烈等祠。拜厅正悬 “孝友堂”匾,左悬会膳钟,右有听训鼓。而有序堂则设有家长位。全祠共有厅屋64间2弄,有“千柱落地”、“不结蛛网”的传说。祠内元、明名人碑刻、匾额、楹联达30多块(对)。

二 “江南第一家”产生之滥觞(历史渊源)

关于“江南第一家”这个称号的由来,各家众说纷纭。一些带有猜想和揣测性的观点颇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之意。而另外的一些说法虽然说得合情合理,但因没有史实根据,故而仍旧不可信。所以,现今为止,能得到普遍认同和最让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江南第一家”之名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

依据现有的史实资料,总的说来,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至少不是毫无

根据的。在郑氏家族现存的资料中,我们不难找出一个关于郑氏家族为何被朱元璋赐名的线索。有了现保留的历史资料的证明和一些考古学家的反复勘察、研究,我们发现朱元璋赐名郑氏家族的说法并非讹传,而且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传奇性的故事来解释。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1年),丞相胡惟庸谋反一事败露,朱元璋大肆捕杀胡惟庸的余党,一时坐诛者竟有三万人之多。而这时,有人检举郑家也与胡惟庸有联系。所以刑部就差人抓走了郑式家族的家长郑濂。而另外六个兄弟也争相要入京替哥哥担罪。争来争去,最小的弟弟郑题最后力排众议只身来到南京。郑濂见到他后,说:“我居长,我理当承罪。”郑题却说:“哥哥,你是老大,是一家之长,家里不能没你,我最小,我应该替你承罪。”兄弟争相入狱的事情,在刑部传为奇谈。最后,传来传去,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这个嗜血成性的皇帝大为感动。他不但没有治罪郑家,反而让郑题做了福建布政参事。朱元璋对郑濂说:“你家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可谓天下第一家。”说罢,提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家”几个字。这时,旁边有人提醒他说:“皇上家才是天下第一家呢。”朱元璋顿悟,于是,改写为“江南第一家”。并且,他还规定:从此以后,他要直接到郑家挑选人才委以要职;
郑家每年派人朝见,可与孔、孟、颜、曾子孙同班行礼。

三“九世同居”天下闻

居住于“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历史上曾“十五世同居”,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经宋、元、明三代,长达三百三十余年。而且,十五世不仅同居还公食。据史料记载,它在鼎盛时甚至是三千人公吃一锅饭。无疑的,郑氏家族成为了中国古代大家庭模式的代表之一。

郑绮是同居的第一世祖。据史料记载,从始居祖郑绮起,在长达300多年时间里,郑氏全族内部共财聚食,一切生产资料全归全族集体所有,个人不得私置财产,吃饭实行“大食堂”—男人在同心堂,妇女在安贞堂。60岁以上的人可“退休”,免去劳作,由宗族赡养。自此,浦江白麟溪畔,一个宗族间人与人关系和睦的现实神话便开始了。

在这个大院子里,曾经出现十五世同居不分家的场面。这里耕读一体,按需分配。几百口人晨起敲钟下田劳作,暮归公共食堂就餐,成为实践中国儒家理想社会的“活标本”。大家庭里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统治成员有18种职务26人,分别为宗子、家长等。各种职务互相牵制,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管理结构。而家庭统治者可以经众议罢免,另选贤能之士,反映出我国上古时期尧舜禹三代的遗风。这时家族成员已达三千余人,但却井然有序:8岁的孩子入家塾,16岁入大学(即东明精舍),成年男子从事稼穑、畜牧、园艺、运输。妇女则从事纺织和其它内部事务。收成上缴祠堂。60岁以上的人可以退休,免去劳作,由大家共同赡养。人们每天黎明即起,钟响四下,洗漱;
钟响八下,全体成员到祠堂聆听训诫;
然后,男进同心堂,女进安贞堂,三千多人同时进膳竟悄无声息;
饭后集体出工。

四“孝义治家”名冠天下

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朱元璋赐以郑氏家族“江南第一家”的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

讲孝道是郑宅镇流传下来的古风俗。镇里每年都要评选“孝义之家”、“孝顺

儿女”,每年都涌现出大批这方面的典型。一些发家致富了的人,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钱用于镇上的老人福利事业,有资助老人上老年大学的,有组织老人外出旅游的。如果谁有不孝的行为,那他就要遭到全镇人的鄙视,八百多年来一直如此。郑宅镇的这个习俗自然是来自于郑氏家族。这个家族的第一世祖郑绮就是重孝道的典范。据说由于他的母亲喜欢喝白麟溪的泉水,郑绮就每日去那里取水孝敬母亲。但是有一年大旱,泉水涸竭,所以他就无法取得母亲喜欢喝的泉水。情急之下,郑绮就用手挖地数十尺,但仍不见有泉水。这时他竟急得大哭起来。为此他哭了三天三夜,一边哭一边继续用手向下挖。直到指甲脱落了,鲜血染红了山石,泉水才终于奔涌了出来。这个故事很是感人,他不愧是中国古代“重孝道”的杰出代表和模范。

此外,郑宅镇人还非常重义气。在这里,富裕起来的人主动借钱给贫困的邻居,不需借据,不要利息,帮助邻居办厂致富,一直到把邻居扶持起来为止。郑宅镇现有人口一万多,其中95%为郑姓,但郑姓人却从不把外姓人当外人看。改革开放以来,郑宅镇因旅游和制锁而出名,各地的游人和客商纷至沓来,他们在镇里受到了文明的礼遇,从未发生过争执与纠纷,宾主相处得十分融洽。镇内企业吸引了2万余外来务工者来此打工,在这里,外来务工者受到的是同城待遇。五“郑氏祖训”世代相传

江南第一家”有一部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其中规定出去做官的子孙,一旦被发现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就要被宗族开除,死后牌位也要被扔出祠堂。这种在大家族中“削谱黜宗”的惩罚,很管用。所以,当地农民很自豪地对我们说,“宋元明清,郑宅有173人做官,最高做到了礼部尚书,没出一个贪官”。于是,“江南第一家”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评选为“首届全省10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说起郑氏家规,它不愧是我国古代一部罕见的相当完备的家庭法典。它内容繁多,要求严格,核心内容为理学纲要。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经在郑氏宗祠里留下墨宝。在郑宅任教多年的散文大家宋濂也则参与修订了《郑氏规范》。其精华有三: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
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
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郑氏义门还曾根据儒家伦理哲学提出过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生活原则”,如“和为贵”、“善施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际关系原则。而且,郑氏家规对在朝为官的郑氏子弟要求尤其严格:“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而郑氏家庭到了第五世,那时正是宋元交替之际,社会动乱使统治者千方百计寻找治理国家的良方,也给这个家族垂名史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第五世主理家政的郑德璋建立了乡防武装,保卫邻里安宁,制定治家准则,并且非常注重对本族子弟的教育,在青萝山下开办乡里私塾“东明精舍”。其子郑文融又将家族事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父辈治家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家范》58则。这就是郑氏家族史上著名的《郑氏规范》的雏形。《郑氏规范》后来成了诸多帝王的治国良策。据查,日本、韩国的许多法律都是遵照当时郑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鉴古能喻今,江南一家《郑氏规范》同样也影响着现代的郑宅人。在郑宅镇枣园村,家家户户外墙都涂上白漆,村“两委”结合新农村建设,为外墙添了有着浓郁浦江农村书画特色的外衣。内容则是结合“江南第一家”的特色,精选了

《郑氏规范》中“子孙当以和待乡曲,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切不可先操忿人之心;
若累相凌逼,进退不已者,当理直之„„”等数十条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家规。不仅原先乱涂乱画的“牛皮癣”没了,而且这些先祖对如何做人、尊师、为官得到有益的启示告诫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村民,也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爱好读书,也是浦江郑宅镇人的一种代代相传的风气。据说当年郑氏的祖先郑绮在牛角上挂着《春秋》,一边耕作一边苦读的事迹,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浦江人民。在镇上随便走走,随处可见手不释卷的人,或在桥边,或在树下,或在院里,或在灶旁,甚至是在行走中,也有人在边走边看。不论男女,也不论老少,整个小镇宛若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大学校园。而祖先那幅“耕读图”就成了绵延八百多年的长卷。

总结

正是因为“江南第一家”拥有如此严格的家训,数百年来,由“江南第一家”繁衍而成的郑宅镇,直到今天仍保持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个饮誉中外的承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世外桃源”呈现出其独有的饶人风姿。“青山庭院古镇,小桥流水人家。九世同堂天下,孝义治家典范。”短短二十四个字,不正是对浦江“江南第一家”的最好概括吗?

(另附图片,见附件)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

第一篇: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前景良好。罗田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以大别山的自然优势和革命老区的人文优势为依托,结合县域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古城。为了了解我县旅游概况,理清未来发展方向,10月26日,罗田县第二期青年干部读书班沿着罗九公路赴大河岸、九资河镇开展旅游调研活动。

一、罗九沿线旅游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位,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2014年,罗田县启动了罗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工程。百里生态画廊南起罗田县城,北至九资河旅游名镇,是连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卷轴。经过三年的投入建设,目前,罗九百里生态画廊正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游客面前:宽阔的旅游公路旁葱郁的香樟树,清澈的河流,广袤的稻田,飞翔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里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生态山城魅力,吸引着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罗九沿线以原生态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罗九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

1、沿线旅游配套设施不到位。罗九沿线开发时间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但配套设施还没完全到位。调研路上发现一辆自驾汽

车陷入河道,给游客带了麻烦,应该树立显著标志牌,提示安全。

2、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潜。罗田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风俗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还有巨大的发掘潜力,应该在住、吃、行、游、娱、购等方面努力,争取使罗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提升旅游魅力。

3、交通不发达。罗田县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交通仍不很发达,罗田地域广袤,各景点分散,景区间联系不紧密,,旅游耗时,极不方便。

4、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罗田县有雄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宣传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发展罗田旅游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

随着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旅游业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与消费有关,我县的旅游要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树立抓大旅游的思想。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一方面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一方面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

一片天地,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旅游开发,由罗田县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引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
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
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
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3、深度挖掘,提升服务。以专业精神研究每一处资源, 将罗田县现有旅游资源汇编成册,将旅游市场细分,从专业角度推出罗田一日游、农家游、度假游、会议休闲游等系列套餐,将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妇女、参加会议人员、情侣周末休闲、家庭短期度假等各类需求主体区分开,同时做好配套服务。

随着罗田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和投入,罗田旅游的环境会越来越好,罗田未来的经济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

、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

第三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
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
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
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
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一文由.yi35.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旅游景点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和评价并且完成调查报告的作业,我小组特别对高旻寺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与分析,并对高旻寺的外部环境以及该旅游资源单体自身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并以此做出了以下的分析报告。我小组由王莹(40),吴黎洁(42),单海琴(06)三人组成,在本学期第14周前将旅游资源单体高旻寺的调查分析报告完成,此报告由三人共同完成。高旻寺(北纬32.23东经119.26)素有江南佛教四大禅林之称的高旻寺风景区位于扬州“城南十五里之茱萸湾,扼三汊洪流,踞九龙真脉”之地。素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称。占地面积2km2,由高旻寺、普同塔院、扬子津古镇、古运河三景一水构成,集寺庙古建、佛教文化、水、田、码头风情于一体。,属于宗教类旅游资源,隶属于宗教局管理,建筑面积365平方米,气势非凡。

一、高旻寺的旅游环境

高旻寺靠近瓜洲古渡,在交通方面自身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水上交通发达,此外在交通瓜洲交管所工作人员不畏酷暑,联合汊河街道的有关部门,对高旻寺周边的交通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有效地维持了良好的交通秩序,给香客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靠近仙鹤寺、扬州古运河、茱萸湾风景区、瓜洲古渡、隋炀帝墓。方便游客领略扬州的古城之美。高旻寺风景区首先是以古运河、低湿地田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自然栖息地和载体,结合古运河游览线路的开发,延续其历史文脉,体现其博大精深的禅宗佛教文化,恢复其“碧河方开,晴阶分塔影;
青郊雨足,春陌起田歌。”的田园风貌。因此周边景色宜人,自然环境优美。

该寺是临水寺,建筑活泼轻灵,构成曲折幽深的空间,幽雅而又含蓄,实际上是佛教建筑形态的民居化、花园化,世俗情态格调逐渐代替了宗教神秘色彩。高旻寺巍峨壮丽,全寺自成参差起伏的格局,寺内遍栽树木花草,松竹成行,小桥流水,梵钟塔影,使人身心明净,杂念顿消。一楼一阁都造得奇,隐得巧,山光岚影恰到好处,梵音晨钟点到人心。寺外运河水泊,涟漪平缓,微波荡漾,殿宇倒映湖中,衬以白云蓝天,嘉木葱笼,其秀丽、恬静、明洁、灵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今的高旻寺已成为香客、游客神往的风水宝地。高旻寺总体特点

“蜀冈云淡山光近,江渚潮分水派清”。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由此可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考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二、高旻寺的基本状况

高旻寺始创于隋炀帝时的“临江宫”,名噪一时,后因地貌及水道变迁而屡兴屡废。清顺治8年(1651年),南河总督吴惟华为锁镇风水、通漕利运,特在此培土筑基,建成七级浮屠——天中塔,藉以纾缓水势,指引航向。康熙38年(1699),两淮盐商在曹寅的倡导下捐金增扩庙宇,营建行宫。寺园占地千亩之广,极巍峨壮丽之胜,又兼水木清华之幽。“高旻寺”之名为康熙42年第4次南巡所赐,得之于“登高旻天清凉,玄气高朗。”此后,乾隆6次南巡,六度驻于此,留下不少诗篇、匾额和楹联。咸丰年间,寺、宫均毁于兵火。十一年(1654)秋塔成,复于高旻寺。今寺庙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汉白玉石额。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1990年新建禅堂一座,高18米,呈不等边八面体近圆结构,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外观雄伟,内室宽敞,集古今建筑特色于一炉,系香港陈鸿琛居士投资50万元兴建。缅甸洞缪观音寺住持惟静法师赠送坐式、卧式玉佛各一尊,为古刹生辉。于96年6月全部完工的大雄宝殿,长40米,宽33米,高30米,面积1320平方米,气势不凡。

高旻寺的天中塔也已建成,塔9层,高72米,呈八角形,供72尊玉佛。塔左营建梵宇三进,是为“塔庙”。康熙帝于三十八年(1699)三次南巡莅扬,见天中塔倾圮,欲颁内帑修葺,为皇太后祈福。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倡两淮盐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四次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颁赐内宫药师如来脱沙泥金宝像,寺内建金佛殿及御碑亭供奉。其后曹寅等于寺西创建行宫,十分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

清中叶,高旻禅寺规模大备,名僧辈出,臻于鼎盛。乾隆三十六年(1771),金刹为飓风吹落,损及塔身,由两淮盐商修复,于次年上顶合尖。道光二十四年(1844),塔再次倒塌,此后未能重建,高旻禅寺自此衰微。咸丰中,寺与行宫俱毁于火。同治、光绪以来,寺僧虽锐意兴建,仅

略具规模,难复旧观。直至近代高僧来果住持高旻寺三十多年,扩建寺宇,整顿寺规,严明宗约,断绝经忏,唯以参禅悟道为指归,由此宗风大振,名闻于世。

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景观将不断恢复,高旻寺将成为扬州市的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寺内有两具大钟,一具在塔顶,一具在大雄宝殿。每年除夕寺院都撞钟,祈福来年吉祥。

有关于高旻寺的历史发展以及开发现状主要是:高旻寺始建于隋朝,清朝时达到全盛,经两次扩建,规模宏大。1949年后,高旻寺仍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同佛教界管理使用。可惜十年动乱中,有关单位占用,拆除了大殿,另修了楼房,使这座千年古刹濒临废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贯彻和落实。1983年,高旻寺被国务院烈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德林法师等僧众重返寺院。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占用单位遂步迁出,高旻寺重新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

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西楼、水阁凉亭、寮房各抱地势,高低错落,自得天趣。1990年新建禅堂一座,高18米,呈不等边八面体近圆构造,建筑面积365平方米。于1996年6月全部完工的大雄宝殿,长40米,宽33米,高30米,面积1320平方你,气势不凡。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将不断恢复。

关于高旻寺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活动主要有康熙帝于三十八年(1699)三次南巡莅扬,见天中塔倾圮,欲颁内帑修葺,为皇太后祈福。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倡两淮盐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四次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颁赐内宫药师如来脱沙泥金宝像,寺内建金佛殿及御碑亭供奉。其后曹寅等于寺西创建行宫,十分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

三、对高旻寺的评价

1、高旻寺独特的功能与特色:

(1)生态功能突出,高旻寺是扬州市“一城一港,一体两翼”空间发展格局的过渡区和生态隔离绿带,既增加了景观的丰富性、开敞性和连续性,又保证了生物多样性,将有效地控制城市开发强度。

(2)古运河游览线上的一朵奇葩。充分利用古运河的文化价值,从而促进自身旅游业的发展。

(3)高旻寺在宗教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高旻寺为江南四大禅林之一,亦曾位居清代扬州八大名刹第3位,并建有行宫御苑。扬州园林独邀恩宠者,唯有天宁寺及其西园御苑和高旻寺及其南园御苑两所独隆。尤其禅宗兴起之后,寻师问道之风盛行,影响深远。

(4)高旻寺是禅宗四大丛林之砥柱。高旻寺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和宁波天童寺并称为禅宗四大丛林。

2、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1)三大价值

①高旻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始建于隋朝,清朝时建为行宫,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之一。

②高旻寺的艺术观赏价值也是很高的,外观雄伟,内室宽敞,集古今建筑特色于一炉。

③科学考察价值稍有欠缺。

(2)三大效益

其具有的三大效益非常显著,即高旻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到高旻寺上香的香客不计其数,这些香客的到来不仅为高旻寺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高旻寺的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全国各地的游客各自的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高旻寺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旻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
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
自然景象

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的范围小,保存完整。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这些因素使得高旻寺的声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提升,知名度大大提高。

(3)六大条件

同时高旻寺的六大条件也是很充足的。

①高旻寺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他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目前扬州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京沪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在扬州境内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公里的“市域环路”。宁启铁路横穿扬州境内,已开通扬州至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客货运线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扬州南部汇流,构成市域航道主骨,全市共有航道184条,盐邵线、古运河、三阳河等纵贯南北,高东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盐宝线等横穿东西,构筑了“三纵四横”的内河主航道网。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交通通达度高,可进入性强。

②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好,现存建筑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

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全寺自成参差起伏的格局,地域组合良好,分布均衡。

③同时高旻寺也具备了景区游客量这一条件,每年到高旻寺旅游的游客或是上香的香客不计其数,扬州因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度适宜,高旻寺景区适合游客全年游览,而且扬州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高旻寺的客源市场辐射包括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全国和东南亚地区,景区内游客量巨大。

④施工难易程度也是较容易的,高旻寺没有很复杂或者是高难度的修复工程,难度一般,所以对高旻寺的保护方面也是做的很到位的。

⑤投资能力条件,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背景,第三产业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处于核心地位,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对高旻寺的投资能力很强。

⑥旅游客源市场条件,客源市场辐射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全国市场

和整个东南亚地区。

四、对高旻寺的开发方向

根据其发展状况进行如下规划:以其“历史环境”为整个景区规划布局的主脉,以天中塔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天际线,以南北走向的古运河作为整个景区的承载体和联系其他景区组分的纽带,形成高旻寺与普同塔院、扬子镇、码头南北东西方向上的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古运河游线上,高旻寺位于第2段与第3段相交的节点上,向南经目前的农田景观及未来的林业基地直到瓜洲古渡,与其间的乡村原野风情景观成为工业区和港口工业区间的绿色隔离带;
向北经邗江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至东关古渡——老城南缘,再贯市区至湾头与京杭大运河、邵伯湖相连。

在市域内,北至平山堂与乾隆水上游览线对接,通向高邮;
西隔田园与仪征相望;
东以京杭运河、廖家河、农田与工业园区和江都相隔;
南至沿江港口新区和瓜洲古渡隔江与镇江相邻。成为生态隔离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对景观美学价值、生态阈值、敏感度及其特殊价值的研究和评定,将高旻寺风景区分为3级保护区:①一级保护区——宗教文化景观保护区;
②二级保护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
③三级保护区——防护林带和传统农耕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从扬州市整体出发,综合分析、确定高旻寺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其生态隔离功能,以保护自然、人文景观为前提,引导和控制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使其成为扬州市的生态调节中心和城市休闲区,改善扬州城市的人居环境,为扬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及资料:1、《安徽建筑》2014年第5期之《扬州高旻寺规划与开发》 2、任黎秀《旅游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年1月版 3、董晓峰《旅游资源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 第一篇: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罗九沿线景点旅游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前景良好。罗田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以大别山的自然优势和革命老区的人文优势为依托,结合县域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古城。为了了解我县旅游概况,理清未来发展方向,10月26日,罗田县第二期青年干部读书班沿着罗九公路赴大河岸、九资河镇开展旅游调研活动。

一、罗九沿线旅游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位,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2014年,罗田县启动了罗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工程。百里生态画廊南起罗田县城,北至九资河旅游名镇,是连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卷轴。经过三年的投入建设,目前,罗九百里生态画廊正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游客面前:宽阔的旅游公路旁葱郁的香樟树,清澈的河流,广袤的稻田,飞翔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里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生态山城魅力,吸引着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罗九沿线以原生态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罗九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

1、沿线旅游配套设施不到位。罗九沿线开发时间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但配套设施还没完全到位。调研路上发现一辆自驾汽

车陷入河道,给游客带了麻烦,应该树立显著标志牌,提示安全。

2、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潜。罗田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风俗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还有巨大的发掘潜力,应该在住、吃、行、游、娱、购等方面努力,争取使罗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提升旅游魅力。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3、交通不发达。罗田县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交通仍不很发达,罗田地域广袤,各景点分散,景区间联系不紧密,,旅游耗时,极不方便。

4、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罗田县有雄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宣传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发展罗田旅游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 随着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旅游业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与消费有关,我县的旅游要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树立抓大旅游的思想。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一方面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一方面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

一片天地,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旅游开发,由罗田县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引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
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
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
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3、深度挖掘,提升服务。以专业精神研究每一处资源, 将罗田县现有旅游资源汇编成册,将旅游市场细分,从专业角度推出罗田一日游、农家游、度假游、会议休闲游等系列套餐,将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妇女、参加会议人员、情侣周末休闲、家庭短期度假等各类需求主体区分开,同时做好配套服务。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随着罗田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和投入,罗田旅游的环境会越来越好,罗田未来的经济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

、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

第三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内容来源好 )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
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
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3、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
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
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旅游景点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和评价并且完成调查报告的作业,我小组特别对高旻寺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与分析,并对高旻寺的外部环境以及该旅游资源单体自身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并以此做出了以下的分析报告。我小组由王莹(40),吴黎洁(42),单海琴(06)三人组成,在本学期第14周前将旅游资源单体高旻寺的调查分析报告完成,此报告由三人共同完成。高旻寺(北纬32.23东经119.26)素有江南佛教四大禅林之称的高旻寺风景区位于扬州“城南十五里之茱萸湾,扼三汊洪流,踞九龙真脉”之地。素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称。占地面积2km2,由高旻寺、普同塔院、扬子津古镇、古运河三景一水构成,集寺庙古建、佛教文化、水、田、码头风情于一体。,属于宗教类旅游资源,隶属于宗教局管理,建筑面积365平方米,气势非凡。

一、高旻寺的旅游环境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高旻寺靠近瓜洲古渡,在交通方面自身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水上交通发达,此外在交通瓜洲交管所工作人员不畏酷暑,联合汊河街道的有关部门,对高旻寺周边的交通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有效地维持了良好的交通秩序,给香客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靠近仙鹤寺、扬州古运河、茱萸湾风景区、瓜洲古渡、隋炀帝墓。方便游客领略扬州的古城之美。高旻寺风景区首先是以古运河、低湿地田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自然栖息地和载体,结合古运河游览线路的开发,延续其历史文脉,体现其博大精深的禅宗佛教文化,恢复其“碧河方开,晴阶分塔影;
青郊雨足,春陌起田歌。”的田园风貌。因此周边景色宜人,自然环境优美。

该寺是临水寺,建筑活泼轻灵,构成曲折幽深的空间,幽雅而又含蓄,实际上是佛教建筑形态的民居化、花园化,世俗情态格调逐渐代替了宗教神秘色彩。高旻寺巍峨壮丽,全寺自成参差起伏的格局,寺内遍栽树木花草,松竹成行,小桥流水,梵钟塔影,使人身心明净,杂念顿消。一楼一阁都造得奇,隐得巧,山光岚影恰到好处,梵音晨钟点到人心。寺外运河水泊,涟漪平缓,微波荡漾,殿宇倒映湖中,衬以白云蓝天,嘉木葱笼,其秀丽、恬静、明洁、灵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今的高旻寺已成为香客、游客神往的风水宝地。高旻寺总体特点

“蜀冈云淡山光近,江渚潮分水派清”。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由此可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考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二、高旻寺的基本状况

高旻寺始创于隋炀帝时的“临江宫”,名噪一时,后因地貌及水道变迁而屡兴屡废。清顺治8年(1651年),南河总督吴惟华为锁镇风水、通漕利运,特在此培土筑基,建成七级浮屠——天中塔,藉以纾缓水势,指引航向。康熙38年(1699),两淮盐商在曹寅的倡导下捐金增扩庙宇,营建行宫。寺园占地千亩之广,极巍峨壮丽之胜,又兼水木清华之幽。“高旻寺”之名为康熙42年第4次南巡所赐,得之于“登高旻天清凉,玄气高朗。”此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后,乾隆6次南巡,六度驻于此,留下不少诗篇、匾额和楹联。咸丰年间,寺、宫均毁于兵火。十一年(1654)秋塔成,复于高旻寺。今寺庙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汉白玉石额。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1990年新建禅堂一座,高18米,呈不等边八面体近圆结构,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外观雄伟,内室宽敞,集古今建筑特色于一炉,系香港陈鸿琛居士投资50万元兴建。缅甸洞缪观音寺住持惟静法师赠送坐式、卧式玉佛各一尊,为古刹生辉。于96年6月全部完工的大雄宝殿,长40米,宽33米,高30米,面积1320平方米,气势不凡。

高旻寺的天中塔也已建成,塔9层,高72米,呈八角形,供72尊玉佛。塔左营建梵宇三进,是为“塔庙”。康熙帝于三十八年(1699)三次南巡莅扬,见天中塔倾圮,欲颁内帑修葺,为皇太后祈福。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倡两淮盐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四次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颁赐内宫药师如来脱沙泥金宝像,寺内建金佛殿及御碑亭供奉。其后曹寅等于寺西创建行宫,十分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

清中叶,高旻禅寺规模大备,名僧辈出,臻于鼎盛。乾隆三十六年(1771),金刹为飓风吹落,损及塔身,由两淮盐商修复,于次年上顶合尖。道光二十四年(1844),塔再次倒塌,此后未能重建,高旻禅寺自此衰微。咸丰中,寺与行宫俱毁于火。同治、光绪以来,寺僧虽锐意兴建,仅

略具规模,难复旧观。直至近代高僧来果住持高旻寺三十多年,扩建寺宇,整顿寺规,严明宗约,断绝经忏,唯以参禅悟道为指归,由此宗风大振,名闻于世。

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景观将不断恢复,高旻寺将成为扬州市的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寺内有两具大钟,一具在塔顶,一具在大雄宝殿。每年除夕寺院都撞钟,祈福来年吉祥。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有关于高旻寺的历史发展以及开发现状主要是:高旻寺始建于隋朝,清朝时达到全盛,经两次扩建,规模宏大。1949年后,高旻寺仍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同佛教界管理使用。可惜十年动乱中,有关单位占用,拆除了大殿,另修了楼房,使这座千年古刹濒临废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贯彻和落实。1983年,高旻寺被国务院烈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德林法师等僧众重返寺院。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占用单位遂步迁出,高旻寺重新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

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西楼、水阁凉亭、寮房各抱地势,高低错落,自得天趣。1990年新建禅堂一座,高18米,呈不等边八面体近圆构造,建筑面积365平方米。于1996年6月全部完工的大雄宝殿,长40米,宽33米,高30米,面积1320平方你,气势不凡。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将不断恢复。

关于高旻寺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活动主要有康熙帝于三十八年(1699)三次南巡莅扬,见天中塔倾圮,欲颁内帑修葺,为皇太后祈福。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倡两淮盐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四次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颁赐内宫药师如来脱沙泥金宝像,寺内建金佛殿及御碑亭供奉。其后曹寅等于寺西创建行宫,十分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

三、对高旻寺的评价

1、高旻寺独特的功能与特色:

(1)生态功能突出,高旻寺是扬州市“一城一港,一体两翼”空间发展格局的过渡区和生态隔离绿带,既增加了景观的丰富性、开敞性和连续性,又保证了生物多样性,将有效地控制城市开发强度。

(2)古运河游览线上的一朵奇葩。充分利用古运河的文化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价值,从而促进自身旅游业的发展。

(3)高旻寺在宗教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高旻寺为江南四大禅林之一,亦曾位居清代扬州八大名刹第3位,并建有行宫御苑。扬州园林独邀恩宠者,唯有天宁寺及其西园御苑和高旻寺及其南园御苑两所独隆。尤其禅宗兴起之后,寻师问道之风盛行,影响深远。

(4)高旻寺是禅宗四大丛林之砥柱。高旻寺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和宁波天童寺并称为禅宗四大丛林。

2、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1)三大价值

①高旻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始建于隋朝,清朝时建为行宫,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之一。

②高旻寺的艺术观赏价值也是很高的,外观雄伟,内室宽敞,集古今建筑特色于一炉。

③科学考察价值稍有欠缺。

(2)三大效益

其具有的三大效益非常显著,即高旻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到高旻寺上香的香客不计其数,这些香客的到来不仅为高旻寺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高旻寺的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全国各地的游客各自的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高旻寺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旻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
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
自然景象

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的范围小,保存完整。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这些因素使得高旻寺的声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提升,知名度大大提高。

(3)六大条件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同时高旻寺的六大条件也是很充足的。

①高旻寺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他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目前扬州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京沪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在扬州境内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公里的“市域环路”。宁启铁路横穿扬州境内,已开通扬州至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客货运线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扬州南部汇流,构成市域航道主骨,全市共有航道184条,盐邵线、古运河、三阳河等纵贯南北,高东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盐宝线等横穿东西,构筑了“三纵四横”的内河主航道网。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交通通达度高,可进入性强。

②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好,现存建筑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

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全寺自成参差起伏的格局,地域组合良好,分布均衡。

③同时高旻寺也具备了景区游客量这一条件,每年到高旻寺旅游的游客或是上香的香客不计其数,扬州因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度适宜,高旻寺景区适合游客全年游览,而且扬州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高旻寺的客源市场辐射包括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全国和东南亚地区,景区内游客量巨大。

④施工难易程度也是较容易的,高旻寺没有很复杂或者是高难度的修复工程,难度一般,所以对高旻寺的保护方面也是做的很到位的。

⑤投资能力条件,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背景,第三产业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处于核心地位,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对高旻寺的投资能力很强。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⑥旅游客源市场条件,客源市场辐射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全国市场

和整个东南亚地区。

四、对高旻寺的开发方向

根据其发展状况进行如下规划:以其“历史环境”为整个景区规划布局的主脉,以天中塔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天际线,以南北走向的古运河作为整个景区的承载体和联系其他景区组分的纽带,形成高旻寺与普同塔院、扬子镇、码头南北东西方向上的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古运河游线上,高旻寺位于第2段与第3段相交的节点上,向南经目前的农田景观及未来的林业基地直到瓜洲古渡,与其间的乡村原野风情景观成为工业区和港口工业区间的绿色隔离带;
向北经邗江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至东关古渡——老城南缘,再贯市区至湾头与京杭大运河、邵伯湖相连。

在市域内,北至平山堂与乾隆水上游览线对接,通向高邮;
西隔田园与仪征相望;
东以京杭运河、廖家河、农田与工业园区和江都相隔;
南至沿江港口新区和瓜洲古渡隔江与镇江相邻。成为生态隔离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对景观美学价值、生态阈值、敏感度及其特殊价值的研究和评定,将高旻寺风景区分为3级保护区:①一级保护区——宗教文化景观保护区;
②二级保护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
③三级保护区——防护林带和传统农耕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从扬州市整体出发,综合分析、确定高旻寺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其生态隔离功能,以保护自然、人文景观为前提,引导和控制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使其成为扬州市的生态调节中心和城市休闲区,改善扬州城市的人居环境,为扬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及资料:1、《安徽建筑》2014年第5期之《扬州高旻寺规划与开发》

2、任黎秀《旅游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年1月版 3、董晓峰《旅游资源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文档为精品范文,下载后即可完整编辑

西安考察报告

-------------------------

在中国,宫城、离宫、陵墓或私邸、佛教寺庙、道观„„文庙等所有建筑都有庭园,发展了独自的环境文化。

古代,为神仙思想所倾倒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营建的、以海滨风景为主题,建有称作蓬莱山的神仙式庭园十分流行。平等院凤凰堂等日本净土庭园也受其影响。除了这种写意式庭园,还建有始于南北朝时期反映士大夫隐遁思想、注重原始自然风趣的林泉式庭园,以及隋唐时期开掘池塘和运河而形成的舟游式庭园。到了宋代,文人墨客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把诗画艺术带入造园中,即所谓文人庭园盛行,创建了如今所看到的中国庭园的原型。

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在西安短短的几天里,也将近去了十几个景点:碑林博物馆、古城楼、秦陵地宫、大唐芙蓉园、兵马俑博物馆„„一幕幕看在眼里印在心里。无奇不有,让我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其中大唐芙蓉园的建筑风格让我颇为喜爱,进入其中有种‘穿越’的错觉。它有种类似于杭州的宋城,“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西安不止是古老的,更是现在的;
不止是一座拥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西安是十六朝古都,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而目前西安统一建筑规划是以张锦秋大师为主导的新唐风建筑,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等的统一建筑规划。

一、碑林博物馆

1.1建筑构造

图1-1来自于自拍 图1-2来自于自拍

西安考察报告

-------------------------

图1-3来自于网络

西安碑林文庙正门门楼,是一座独立于正殿之外的抱厦,三开间,重檐,“碑林”二字题额就在重檐之间,但用轴心廊与正殿相连。这章法,好像仿曲阜孔庙的杏坛设数,金代在坛上建了一座亭子,人们见不到杏坛倒也罢了,对后面巍峨的大成殿造成遮挡,令人怅望叹惋,但西安文庙正殿并不巍峨,这座抱厦挺身而出,形成制高构图,倒也功过相抵,并无喧宾夺主之嫌。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
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
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布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

1.2碑林的规划

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示,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石、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的是《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

- 23

西安考察报告

-------------------------

多问题。

碑林博物馆入口空间既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因此碑林博物馆在满足入口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应满足其城市功能——公共生活使用性的需求。城市功能决定了博物馆入口空间要有一定的公共性,有一定的公共生活内容。但从考察来看,整体就缺乏城市生活的活动内容,导致了当地城市生活及旅游生活的品质都不高。

总体来说,碑林博物馆入口馆外空间的环境设施数量有限,形式普通,无任何特色可言。有的设施不能满足要求,甚至没有。馆内第

一、二进院的环境设施相对入口馆要丰富一些,但不够完善,缺乏整体特色。环境设施的常用小尺度物质要素,它们是形成街道和广场的主导。但很明显,碑林博物馆入口空间的环境设施不够完善。

二、大唐芙蓉园

图2-1来自于自拍 图2-2来自于自拍

2.1建筑风格及布局

大唐芙蓉园均采用唐风国际化,建筑色彩多以,灰、白、赭、茶为主,如青瓦顶、青砖墙、白粉墙赭红或茶色木构系统,石材台基等。不宜采用琉璃瓦顶。在紫云楼等少量标志性建筑的屋脊等重要部位可施以金色,增添皇家气氛。

(1)、丰富的水景

充分利用水景作为造景的基本手段,在水面、岛景、岸景、台榭、廊曲,水生植物及水边花木,水面夜景,倒影以及水之动静变化等方面做足文章,使之成为该园鲜明的特色 (2)、古典的皇家园林

从亭、台、楼、榭山石花木到室内装饰,务求大气而精致,追求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之成为现代大型仿古园林的经典之作。

(3)、丰富的盛唐文化

楼、堂、馆、苑中,分别设计文化主题的展、演、购、娱活动,使游客从具

- 5

西安考察报告

-------------------------

2.4灯光设计

图2-4来自于自拍 图2-5来自于自拍

根据中国古代帝王建筑的特点,在紫云楼的夜景照明设计中,以暖光为主,白光与暖光色搭配分层打亮建筑细节。使整个建筑在夜晚的效果,层次分明,结构清晰,金碧辉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文化的气势。

设计手法:

(1)、建筑屋顶部位满铺暖黄色LED,四光四射,张扬中国古典建筑的雄姿。

(2)、建筑的每一层走廊,用金卤灯打亮,廊柱用暖色金卤灯打亮,走廊杆用暖色冷阴极洗亮,使整个紫云楼在夜晚的结构更加清晰。

(3)、紫云楼下气势恢宏的台阶,都披上了全彩光纤。各种颜色不停地闪烁变幻,拾阶而上,就像踩在发过的彩带上。

针对芙蓉园整体建筑群,我们充分考虑到色温设定、照度分布上要充分考虑。认为其整体夜景照明的风格为:在体现“盛唐风华云水间”的主题下“于开朗处现繁华璀璨;
于幽邃处见清新雅致”。的整体风格。

三、结语

一个时代或一代人离去,它们把自己最大的创造——建筑留在世上。然而,这些建筑不仅是先人留下的,还是历史的空间。许多重要的驻足于历史的事件发生于此,许多建筑的细节清晰而确凿地记忆着历史的细节。先人说过的话、脚步声、喜怒哀乐,以及呼吸的气息,全都散布在这些空间里。别以为它们只是空空的昔时的遗物,一种特定的历史生命还在其间。是啊,它们还是先人创造呢,那一代代人的审美被这些建筑鲜明地强调在自己的形态上。也许当时人们不以为然,以为那些只是一时的崇尚,但在今天看来,却是过往不复的一种特异而迷人的历史气质了。它是一种深厚的历史韵味、一种历尽沧桑而依然存在的文化精神。于此,我们不仅可以触及到远去的历史,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由来。

四、参考文献

【1】冯骥才·《老门楼》—中国·深圳·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 【2】沈福煦·《建筑历史》—中国·同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

校园景观调研报告(共13篇)

大学景观调研报告(共20篇)

景区服务调研报告(共3篇)

社会热点调研报告(共8篇)

重点项目调研报告(共9篇)

推荐访问:景点 调研报告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