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2022

| 来源:网友投稿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竹林镇中心小学 李跃锋

教学课题: there be 句型专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There be 结构所表达的意义。

2、能听懂和看懂包含There be 句型的简短对话。

3、能运用学过词汇和there be 句型来简单描述一下某处有某物。

二、重点难点:

there be 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方式。

三、教学过程:

1、There be概念。

There be ...句型,表示的是“存在”, “某地有某人或某物”,其结构为There be(is,are)+某物 / 某人 + 某地。

2、be动词的用法。单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用is, 复数用are.

3、There is的句子结构: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5、There are的句子结构: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

6、练一练。

7、There be句型就近原则及练习。

四、小结及There be口诀。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 反比例 设计者 课题组成员 来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46~48页 设计时间 2016年4月 录制方式 手机+白板 时长 8分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反比例,能体会函数思想。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关键: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等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讲解 设计意图 导入 (1)分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2.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1)相关联的量(2)比值一定

巩固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 (6)分 1.课件出示

例1

师:在表1和表2中,有哪几个变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表1和表2中的关系相同吗?

生:表1的两个变量(长和宽),积相等都是24。表2的两个变量(长和宽),和相等都是12。

2.课件出示 例2 师:表中有哪几种量?时间是怎样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两个相对应数的乘积是多少?发现了什么?

生: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时间随着速度的减少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都是120(表示的是路程),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师:速度x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通过观察图表和表格,引导学生借助表和图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小结 (1)分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

反比例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正比例的意义导入反比例

2.探究新知:用微课学习反比例的意义

3.巩固练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课后思考: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异同? 课后反思

本微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内容,时长8分钟,主要通过生活中的三个情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和概括反比例的意义,并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2.在提问方面,过多照顾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困生知识的拓展训练太少,要多关注全体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变化,更加放手让学生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导入新课

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了解贝多芬和他的音乐

1.学生介绍课下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2学生交流对贝多芬的认识。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有关信息,整体把握文意。思考问题:

1 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思考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
贝多芬和客人会面;
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三、速读课文,感受形象

1.学生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贝多芬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总结: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孤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过渡: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坚强的人,却说出了自己对生活、对音乐的热爱。

2.请同学们精读课文6-9段,找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小组讨论,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小组谈论明确:从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但从作者精彩的描绘中,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品质。

3、齐读6-9段,体会作品中肖像描写的技巧。

4、除了贝多芬,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 明确: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等。

四、当堂训练

人物速写:五分钟人物速写

(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写好朗读大家一起猜) 课堂小结

作为一个酷爱音乐的音乐家,面对耳聋的巨大不幸没有消沉,而是用他的心灵,热情乃至全部生命弹奏出不朽的乐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小学音乐复习课教学设计

沈立梅

题目:歌曲复习课

教学内容:以歌曲为中心,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歌曲。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回顾切分音的节奏特点

2、保持学生对歌曲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步骤:

一、西域风情

1、

听《驼铃响叮当》问表现我国什么地方的音乐?选择东北、西北、西南

回答:西北,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音乐中用切分音乐形式表现的,这时教师手拿手鼓敲击节奏,介绍这是西域音乐经常运用的一种节奏型,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敲击。

2、

复习《新疆好》,跟随钢琴的旋律一起用手鼓敲击切分节奏,共同感受新疆好的节奏。

二、水之声

1、请一位同学弹奏《水边的蒂娜》,同学们说一说给你怎样的感受,回答:仿佛在水边

师:钢琴能用特有的旋律描绘,那么其他乐器也能描绘景物,我们听一听下面的乐曲用什么乐器表现怎样的画面? 学生答:这是古筝弹奏的《渔舟唱晚》

2、师:这学期我们复习一下用歌声表现水的声音,复习《采菱》这首歌曲运用了切分节奏在哪一段哪? 生:划呀划

师:我们边唱边用动作感受

3、我们欣赏《长江之歌》现在让我们用歌声和诗歌共同复习。

三、雪之歌

1、

听一段音乐,乐曲把我们带到什么季节?乐曲名字是什么?

声:冬季

乐曲名字是雪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2、

音乐把我们带到雪世界,使我想到《踏雪寻梅》复习《踏雪寻梅》

学生在朗诵一段《梅》之后用打击乐器伴奏演唱这首歌

3、

现在让我们感受活泼的圣诞歌声《铃儿响叮当》

四、童之趣

1、

充满快乐的童年有党的关怀,复习《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2、

复习《星星与灯光》

3、

复习《鳟鱼》 表演音乐剧

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与对象

1、教学任务:什么是文化强国

2、教学对象: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民政管理、园林艺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法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
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前世界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在情感上感觉我国目前离文化强国还有距离,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3、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

4、教学媒体: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第一张PPT:设问: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呢?

讲授:常言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人言可畏,杀人的是一种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

2、展示第二张PPT:

春运的图景。

讲授:人们春节回家,按照经济账来算是很划不来的,经常是出现一票难求的境况,车票涨价,气候寒冷,回家还得购买礼物年货,散发压岁钱等等,有很多人打工一年攒下的钱过一个年就花完了,但是,大家每到春节还是不厌其烦的奔回自己的家乡,过团圆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春节文化所起的作用,可见文化

1 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这个问题上,文化起的作用比经济要大。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非常重大

设问,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文化强国呢?

3、展示第三张PPT:什么叫文化强国

讲授: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

A、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B、发达的文化产业。

C、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4、展示第四张 PPT:,较高的国民素质

讲授:案例,比如日本国是一个较高国民素质的国家,很讲究公共秩序和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 ,垃圾分类盛放,公共场所不随地丢垃圾,待人彬彬有礼等等。

5、展示第五张PPT:发达的文化产业。 美国、英国、日本。

讲授: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0%左右。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 美国的图书市场为世界之最,每年出书4万种,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美国影视业是全美国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几乎是本土经济的两倍,即使是在好莱坞的阴影下,巩固的电影业依旧很发达。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日本漫画畅销到欧洲美国及亚洲国家,除了漫画,日本的动画片也风靡全球,如《铁臂阿童木》、《聪明一休》、《花仙子》、《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都是中国包括港澳新加坡地区许多儿童和成人熟知并喜爱的对象。

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左右,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一大支柱产业。

6、展示第六张PPT:世界文化市场各国所占份额。

讲授: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所占份额为43%,欧盟34%,日本10%,澳大利亚5%,中国所占的份额非常少,只有3%,我国文化产业与我国大国地位非常不适合。

2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20 世纪90 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一股强劲的“韩流” 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更让年轻人变得如痴如醉、疯狂前卫。年轻人纷纷把韩国影视剧明星当成偶像来崇拜。

7、展示第七张PPT:韩国原文化观光部长官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
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
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8、展示第八张PPT: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讲授:设问,我们现在有哪些理念和价值观受西方影响呢?

吃饭等集体开销采取AA制;
情人节;
母亲节;
父亲节;
圣诞节、愚人节等 用玫瑰花来表达爱情也是源于西方文化。

9、展示第九张PPT:2016年5 月 9 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东区,一名男生送女友千朵玫瑰花,引来了众多学生的火热围观。

讲授:设问: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是什么花呢?

10、展示第十张PPT:并蒂莲。

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是并蒂莲,通常人们画或者绣的鸳鸯鸟是在荷塘里成双成对的游玩嬉戏的,表现一种幸福祥和轻松的画面意境,而荷花表达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非常美好和强大的。但是这种表达爱情的理念和价值观并没有走出国门。

从前面讲的文化强国的特征来看,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讨论,当前中国在理念与价值观输出中存在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与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内容与图片展示相结合,设问与讲解相结合,案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自我评价: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学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可以达到深刻理解什么是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增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3

课题:扩句和缩句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扩句和缩句

2、了解基本的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基本的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扩句和缩句的概念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二、扩句的方法

例子:

1、妈妈买来了桔子。

方法: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参考答案:
(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歌声打破了沉寂。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悦耳的)歌声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三、缩句的方法

例子:

1、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参考答案: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2、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参考答案: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四、结语:你听懂了吗?谢谢观看。

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詹天佑的爱国情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2、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评价任务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有感朗读,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争光的斗志。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詹天佑》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中的“杰出”、“爱国”是全篇的文眼和脉络,其中“爱国”则为一条主脉,贯穿文章始终。

本微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中心句的重点词语“杰出”、“爱国”来组织教学,从中落实训练点,突破其难点。教学上形成一个整体,学生易于掌握,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原则,同时抓住教材的特点。】

二、依托文本,精读感悟

1、读第

二、三自然段找出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做的?

例如:“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他们的话里隐含着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在他们眼里,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

过渡:读到这里大家心里一定有一个疑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资料: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对中国加紧经济侵略。其中,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办工厂、采煤矿,掠夺我国的资源。他们在我国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控制了铁路和沿线的地区。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铁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在列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的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背景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的愤怒,是的詹天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所以明知困难重重,但是他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在这句话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个词语“毅然”,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面对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嘲笑,在重压之下毅然接受修筑紧张铁路的任务,他是爱国的,想为国家出一份力。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出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由此可见他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2、第四自然段:“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句话是对詹天佑的心理活动描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
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这已经成为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这种想法使他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化为战胜困难的动力,帮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3、最后一段:“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句话中我们要注意“回击”一词,它是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修筑京张铁路前,帝国主义者曾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攻击我国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而我国优秀的工程师詹天佑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凭借杰出的才能和爱国的精神,在不满四年的时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回击,为国家争得荣誉。

【设计意图: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对文本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借助课件出示历史背景资料,从而激发、感染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进而通过想象再现画面,通过朗读表达情感,掀起情感的高潮。】

三、想象表达,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这就是詹天佑。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我的观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詹天佑的一生为中国的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而感到由衷的骄傲,詹天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想:今天,我们要刻苦学习,将来才能像詹天佑一样为祖国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对詹天佑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从中领会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那么,在学生的心中已树立了光辉形象。从心底里唤起对他的尊敬、崇拜之情。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四、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1、根据表现采用等级计分制,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和词语每题记一分,理解分析稍接近答案的每题记二分,理解分析非常接近答案的每题记三分,最后计算你得了几分?得到6分以上被评为阅读小达人。

2、小结:同学们本文是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及具体的事例,体会他的爱国情怀。最后我想用詹天佑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次的微课,那就是:“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亲爱的同学们,努力吧!祖国的明天等着你们来建设。

【设计意图:结束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抓关键词句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学习移动平均线MA 教学目标:根据MA确定买卖点 教学重点:格半维尔法则 教学难点:均线的不足与弥补

教案

引入:如何确定股票的买卖点? 回顾:K线及意义

开盘、收盘、最高、最低价

一、MA的概念 简称“均线”(MA)

将N周期内的价格的移动平均值连成曲线,就形成N周期“均线”。

公式:

移动平均值=最近N个周期的收盘价之和÷N 功能:

通过分析股价与均线的关系,确定股票买卖时机.一般常用均线:
 5 日均线。

 10 日均线。

短期强弱分界线  20 日均线,  30 日均线,月线。

 60 日均线,季线。

中期强弱分界线  120日均线,半年线。

中长线强弱分界线  250日均线,年线。

长线牛熊分界线

二、格半维尔法则

三、M A的不足

1.滞后性缺陷,难以克服(买最高卖最低)。 2.难精确估算涨跌目标价位。

3.横盘整理时,均线容易发出错误的买卖讯号。

四、M A的弥补

1.行为上:

用严格的止损、止盈来保护本金和收益,严格执行 2.技术上:

与其他技术指标、方法结合使用:如MACD、BOLL等 与基本面分析法结合使用(均线仅用来寻找买卖点) 3.经验上

股票走势、操作周期不同,选用的均线系统也不同。凭经验选用胜率高的均线系统来交易。

五、实战与总结

1.据基本面选个股后,通过MA指标确定的买卖点的成功率,最后确定哪根均线适应于该股,每人至少找到三支股,并分析其买卖点。

2.大盘指数与个股走势是否一致,是否适用该指标? 3.操作方法重要还是严守纪律重要?

4.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总结,有何新发现。 5.下节课内容: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微课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物主代词》

教学设计

红柳沟镇中学

邱媛媛 设计意图: 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分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已出现此语法点。初中英语教学中物主代词部分是学生掌握非常不扎实的一个语法项目,甚至在中考时,也会在考察物主代词的考点上失分。针对这一现象,经过教学实践,我希望从七年级上册教学开始,打好学生的基础,扎实物主代词这一语法项目。

此次设计是通过分别学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而学习两者之间的区别,并学会正确使用两种代词。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2.能够说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间的差别。

3.能够熟练掌握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

教学重点:

1.了解并掌握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2.能够说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间的差别。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简述物主代词

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分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前做定语。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名词,不能用于名词前。

二、学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包括:my, your, his ,her, its, our, their

2.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小结: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前做定语。

三、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

1.名词性物主代词包括:
mine, yours,his, hers, ours , theirs, its ( 记忆技巧)

2.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小结: 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名词,不能用于名词前。

四、辨析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前做定语。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名词,不能用于名词前。

2.名词性物主代词等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加一个名词。

五、小结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前做定语。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名词,不能用于名词前。名词性物主代词等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加一个名词。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 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学生分析:

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因此,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心情的描写。

教学设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情感;
通过想—说—读—批—讲—填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18自然段,,找出描写鹰四次撞掉水杯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晴变化的语句,用符号全画出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你的体会简单的批注在书旁。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了解。

师:下面看同学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鹰第一次撞翻水杯的经过,重点体会一下鹰的动作“打”,然后想一想,这时成吉思汗心里会怎样想。(课文中说是他宠爱的鹰干的,第一次他会生气吗,由于是宠爱,所以不会) 师:成吉思汗此时心里也许会这样想:难道是他不小心。

师板书“没有生气”。

师:第二次呢?鹰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一读,鹰这次又撞掉了水杯,这时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为什么,他这时心里会怎样想呢?

到了第三次,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重点读一读红色的字,想一想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假如这只鹰会说话的话,它又会对他的主人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补充这个句子。。同学们齐读成吉思汗说的话 ,要把他生气的样子读出来。

师:最后一次,鹰又扑掉了水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在这种情绪下,他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这就是你的下场。) 下面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张表格:
附表格:

鹰的动作

成吉思汗的表现

第一次

打掉

没有生气

第二次

撞掉

有点生气

第三次

撞翻

真的生气 第四次

扑掉

气急败坏

他在盛怒之下,杀了自己宠爱的鹰。可是当他发现真相时,他的反应什么呢?

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从这些红色和蓝色的词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成吉思汗的懊悔,可惜、气自己的感情变化。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成吉思汗当时的情感变化。最后他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一个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最后,我再送同学们四句话,那就是冲动是魔鬼;
吃一堑,长一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这四句话,对你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细节描写的方法》微课教学设计

大荔县实验中学

张娟

教学目标:学会人物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总结出人物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播放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很常见,那么它包括几种、怎样运用它达到描写传神的效果呢?今天这节微课,老师告诉大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老师讲解知识点,ppt展示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节描写的定义及分类。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场面中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神韵”效果的描写方法。

2、细节描写的分类:人物、景物、生活。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景物等;
生活细节描写包括情节细节和事件细节。

二、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1、肖像细节描写:《孔乙己》的长衫细节,分析其作用。 方法一

典型真实

抓住典型细节,有代表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给人深刻印象。

2、动作细节描写:壮汉与淑女的吃相对比,归纳方法是加修饰词、提炼动词。

3、人物细节描写:两个孩子比较,比喻、对比,妙用修辞。 方法二 生动新颖

用词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4、心理细节描写:学生在发试卷前的心理活动。 方法三:细微具体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使细节描写更细腻、生动、传神。

三、细节描写的综合运用(学以致用)

扩展句子,补充细节。(可补充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她骂他混蛋。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语言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神态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还是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后,她实在忍不住了,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

四、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人物细节描写的三种方法,

1、型真实(观察、捕捉)、生动新颖(词语、修辞)、细微具体

(联想、想象),希望同学们能多练习、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以班上一个同学或科任老师为描写对象,运用细节描写,力求生动传神。请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她)是谁?

老师寄语:

同学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希望你们关注细节,用心体会,写出富有神韵的细节描写,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以后的教学:

我的感悟:“无微不至”—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实现我们的“大语文”梦想!

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初中英语-if引导的两种从句

教学设计

【参赛单位】遵义市第三十七中学 【参赛教师】 毛玉婷 【课 题】初中 英语 科 if引导的两种从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正确掌握if所引导的宾语从句与条件状语从句。

2.能力目标

能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本堂微课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题。

3.情感目标

给学生们加油鼓气,鼓励他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愿他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4.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围绕if引导的两种从句展开,能让学生正确掌握由if引导的宾语从句的主从句时态与位置以及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主从句时态与位置。通过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难点】

1.If引导的宾语从句与条件状语从句之间的区别。 2.含有if引导的从句的时态。

【教学过程】

Step 1.Lead in .

三道中考考点链接

【设计意图】

用学生们熟悉试题形式作为导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本课的氛围中。

1 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Step 2.If引导的第一种从句--宾语从句

当if引导宾语从句时,意思是“是否”。

Eg1.I don"t know if he will come on time.I"d like to know if he visited china before.My mom asks if I am doing my homework at this moment.Eg2.He asked if I had any ideas My mom asked if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that time My mom asked if I had finished my homework 位置:

If引导的宾语从句都是跟在谓语动词know,know,asks的后面做宾语,这种从句我们称之为宾语从句。

时态:

当主句为一般现在时,从句需要什么时态就可以是什么时态。

当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得用相对应的过去时态。

【设计意图】

对if引导的宾语从句进行一个知识讲解,和学生一起总结,让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点的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Step 3.if引导的第二种从句--条件状语从句。

当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译成“如果”。“主将从现”原则

如果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会通过考试。

We will pa the exam if we study hard.如果明天天气晴朗,我们去野餐吧。

If it is sunny tomorrow,we will go for a picnic.时态:
主将从现 位置:

从句可以放在主句前,也可以放主句后,但放在主句前面要加个“,”把主从句隔开。

【设计意图】

和学生一起总结与解题,让学生参与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Step 4.Practice.1.Do you know if ____ back next week? If he ____ back I ‘ll ask him some questions A.he comes, will come B.he comes, comes C.he will come, comes D.he will come, will come 2.I am sure I will do if well ____ you give me this chance A.though B.if C.but D.so 3.(2017广东)Johnson won"t answer the phone if he ______ the number.A.knew B.doesn"t know C.will know D.didn"t know 答案:C B B 【设计意图】

在掌握知识点后,给出一些中考真题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来实战演练,检验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

Step 4.知识拓展。

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需要学生们自主总结这句话的用法。

【设计意图】

通过一在开放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及其它综合能力。

小班科学活动微课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小班科学活动 知识点名称:神奇的指纹 教学对象:小班幼儿及家长 授课时长:8分钟 设计者:刘冉冉12032030

一、教学内容

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

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程解说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

观察自己的小手 (2) 学习新课: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个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

指纹的形状有:箭形 水波形 漩涡状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3)归纳总结: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用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3) 布置作业:手指印画

我们一起用我们可爱的指纹做一副手指印画吧!(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泥印出各种图案)

微课教学设计

系列名称:
冀教版小学语文微课

本微课名称:
提升课文主题

知识点描述:深化并提升11课一路鲜花的课文主题,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感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人们将生活得更加美好。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教材冀教版 章节:第三单元11课 页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提升课文主题,让学生知道关爱他人,哪怕是陌生人。感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人们将生活得更加美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答、启发、练习、拓展联想等方法提升课文主题 。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点明文章主题

师:回顾课文,阿光爷爷有几次笑?(两次)他每次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点拨总结;

第一次笑是因为:



第二次笑是因为:

二、拓展延伸,提升主题

师:对了,就是由于阿光爷爷的行动感染了人们,更多的人来铺路,种花,使一条

的路,变成了一条

的路。因此,这不仅是一条鲜花公路,还是一条

公路。

学生回答:

它还是一条爱心公路。

它还是一条传递正能量的公路。

它还是一条阳光公路……

师:这真是一路鲜花,一路爱呀,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把刚才我们想到的写下来吧。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学计划(共14篇)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教案模板(共14篇)

小学音乐课教案模板(共12篇)

小学音乐教案设计模板人教版(共8篇)

优秀音乐教学设计(共9篇)

推荐访问:课教学 小学 设计 音乐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