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党团工作 >

品德与社会新课堂教学中四种不良现象的透视与反思

| 来源:网友投稿

品德与社会新课堂教学中四种不良现象的透视与反思

气氛和教学环境,这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在现实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分的重视情景的作用,拿情景滥用:

[现象]

1、情景一味追求趣味性。

有的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景,就能使课上的活。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欢迎来我家”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吗?你们观察一下老师有什么特征?

(生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表扬)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一个词,你们做一个相反的动作好吗?

(师说起立,生坐不动,师说向右转,生向左转……)

师:这节课我还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等会把他们请出来好不好?(板书课题)这个情境的确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但细想学生究竟参与的是什么活动,他们的积极性都用来做什么?与学习“欢迎来我家”有联系吗?这样的空架子在教学中有作用吗?不妨把它放在课外活动上,倒可以愉悦身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情景脱离生活实际。

一位教师在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时,创设了多种活动方案,多媒体出示多种活动场面,让学生参与活动。学生热情很高,好象去公园玩,说实在的,社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创设这个情境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德育,但这个情境的创设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3、情景失去了教学效果。

在“我来做个小导游”中的情境创设:

课件演示:阿笨猫一跳一跳地向大家介绍家乡,它用滑稽逗人的动作和可爱迷人的表情述说。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把教材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童话故事,制作成课件,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可是面对上述情景,学生们只对“猫”感兴趣,而对教学内容却什么也不记得了,教学效果又从何谈起。

[反思]

在当前小学教育活动中,情境设计已引起普遍重视,特别是新知的引入,尤为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趋势。使品德教育更贴近社会生活与儿童的实际,可以改变枯燥、抽象、说教的教育状况,也是现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有时候我们对德育与生活联系的理解过于追求形式,为了情境而情境,上一堂课挖空心思,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若是按照上述做法,把形式和内容机械的割裂开来,非但不能“披文入境”,反而白白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应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出发作适当的理性加工,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情境创设应富有理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策略]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1、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

对于低年级小朋友而言,“现实”情境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物。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乐趣。如在进行“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时,学生对社区不熟悉,可让学生结合学校活动和星期天去公园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如学校里有打篮球、排球等,公园里有跑步、跳舞等健身活动。这样的设计从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景。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活动组织形式,展现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文本的有关材料,开展群体性活动,组织各类竞赛。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醒悟、懂得和明白。如教学“生活处处是课堂”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有的唱歌、跳舞,有的吹口琴,有的画画做小制作等。班级里各类能手应运而生,产生了各类班级之星。这样的设计使教育源于儿童生活实际,学生切实深入生活,在生活中道德生命得以成长,激活学生潜在的道德主体。

2、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其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教育的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突出其形象性和生动性,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谜语……如“我来做个小导游”中的情境可作如下设计:新课伊始,教师发一些反映本镇面貌的照片给学生,请学生介绍,然后把你最欣赏的地方美景记下来,熟悉家乡,准备介绍。再激发兴趣,学做导游,让学生小组合作准备,相互谈论,尝试导游。最后点名各小组来做导游,激发下面学生对不了解的地方进行发问。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锻炼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合作、演讲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品德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

二、合作因闹而失意

当前,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教学为多数教师所青睐。品德教育过程中,课堂合作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我们看到热闹的合作后面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

[现象]

1、合作角色不均

合作学习的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均等,那些优秀生往往仍主宰着策划、讨论,扮演领导、主角的角色,而相对内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消极的、被动的,成为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他们在伙伴合作学习中由以往的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伙伴的依赖。换言之,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能是从表面上把原来的师生接受模式改成了生生接受模式,而非实质性结构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设计“萧山一日游”,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游玩方案。这时,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能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根本无从说起……

2、合作主题不清

小组组成之后,要安排组员各自的任务,然后进行学习。在不少课上,小组学习时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深入小组细听,就不难发现有的小组没听清要求,毫无目标的活动,有时直到老师叫停,还未真正开始学习。而有的小组兴致勃勃讨论的内容早已离题千里而浑然不觉。

如在“热闹非凡的市场”的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把大商店、小商店、超市里各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查和记录,并说说价格的秘密,组长做好记录。有的小组没等老师说完,讨论就开始了。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教师跑到这组,发现没有记录,再讲要求;跑到那组,发现同学都在说有哪些好吃的东西,全然忘了要做的事,还使劲地叫唤,教室里乱做一团……

3、合作时机不利

合作学习还存在时机不宜,分配不当的问题。

三年级的王老师在“我家的故事”时,要求学生说说家庭情况、幸福的事,小组讨论时作好记录。而这时有两个小组却无法进行,他们中有家庭很不幸的成员,没有讨论就开始哭了……看来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金油”,一涂就灵。合作学习也要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方能产生实效。

[反思]

新课程标准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壁垒,刷新着我们陈旧的观念。接受新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实践着,开放课堂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由专制变为平等,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但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另外,合作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学”,教师只作事后评论员,而不能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开始之前,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策略]

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得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操作程序给予必要的说明。

1、合作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组合作是在一个小集体、小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当然,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2、合作前要有适当的讲述。

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可采用例子来增加讲述的清晰度,必要时在讲述结束前可向学生提问以确信他们理解了讲述的内容。如教学《热闹非凡的市场》这一课,教学“调查商品价格秘密”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要求:(1)选择我们常用的或熟悉的商品进行调查;(2)记录每一种商品在不同商店里的价格(列出表格);(3)请组长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发现,同时发现价格的秘密;(4)要求各组成员说说这个发现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由于环节多,学生记不住,就出示卡片帮助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当然,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可适当灵活调整。

3、合作时要处理学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合作时要适时引导。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三、媒体因多而无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品德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源动力。现在的课堂教学,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常不理想:

[现象]

1、“迷乱”了眼睛。

如今的思品课堂,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似乎无课件不能成课。在许多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忙的不亦乐乎: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让人眼花缭乱。有位教师执教《农产品的家园》,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农村的风景,广阔的田野,四季生长着不同的农作物。这还不够,教师紧接着出示农民们劳动的场面和现代化机械在农业上地运用。同时教师又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的田园风光。整节课竟然没有板书,面对的都是漂亮的图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热闹的背后让我们不得不沉思,这样的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被过多的信息充斥。由于受一些无用的信息干扰,学生分不清教学的重点。这样的课不仅没起到强化刺激、巩固知识的效果,相反的,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流于形式。

2、“冲昏”了头脑

由于多媒体具有精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很容易被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所蒙骗,认为是多媒体的运用产生了好的效果。一位教师在“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课始,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播放童谣“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兄弟叫伯伯……”这样反复几遍。“苦心经营”的这个动人画面,仅仅是老师用作导入课的“工具”而已。事实上,三年级的小朋友不但早就会念这首儿歌,而且也知道这其中的关系和称呼。这种远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媒体创设,又怎么能成为教育温床呢?学生又怎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呢?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如何得到培养?

[反思]

在倡导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无可否认,多媒体快速、生动、直观的效果给品德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认真备好课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用好用熟现代教学手段,心中有底,教学时心才能不“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使用该课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把这些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无论多么丰富、生动,也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策略]

1、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不是不可能的,这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

在《农产品的家园》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有时会产生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因没有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3.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会不忍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

所以,我认为在品德教育中,适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佳效果。

四、评价因赞而失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

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因此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赞声一片:

[现象]

1、过分的“表扬”

曾听过这样一节“我要向你学习”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要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或说说别人的优点,每一个学生说一次,教师就夸奖“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大半盆小红花早已被发放完毕。教师只好歉意的说:“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们补上。”学生听了很高兴。类似奖聪明星的课也层出不穷。

2、教师的“宣判”

听一位教师教学“嫉妒真的要不得”,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嫉妒的害处,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课本上是嫉妒,你写成妒忌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公开课)这位老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xx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的“啪啪啪”响了几声掌声,xx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今天也没有动脑筋。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这种评价是不是一种“扼杀”呢?

[反思]

首先、评价≠过分的表扬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育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也就需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奖励。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但是,有的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的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奖励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只是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大的给予奖励,这样的奖励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超值的嘉奖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惰性,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迷失自我”。

其次、评价≠教师的宣判

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对学生评价的权利也是操纵在教师手中。教师是“审判长”,该不该表扬,表扬谁都是由教师来宣布的。其他学生充其量是“陪审团”,他们的作用也只表现在教师授意下的“奉命鼓掌”。如今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是在需要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

[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答案不必相同,允许个人保留自己的独特感受。

1、评价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这是首要的原则。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还要力求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

2、评价要坚持因人而异原则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被遗弃感。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远大的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在表扬奖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有艺术性的评价指正,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我们提倡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触动,感受学习快乐,享受学习快乐。同时师生之间在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下,尊重学生人格、个性的形成。以求在更深入的学习中指引实践,在不断实践后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实践。最终让教育能够成为“平等、互动、创新”的交流,在合作、交流、探寻中关注生命、体验生命,真正实现自由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资料:《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杭州市萧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手册》

推荐访问:四种 品德 透视 反思 课堂教学中

热门排行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14篇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本地区本单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篇1我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5篇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篇1为切实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挖掘支部党建特色,创新支部党建工作做

七言绝句古诗精选【十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记录内容篇120xx年度我校新党员发展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学校党委3月21日会议精神,今年新党员发展

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作用,它为企业的经营

乡镇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禁吸戒毒为中心,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

四年级我家菜园日记500字

菜园子,就是种菜的地方。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家禽进入菜地,于是农夫用篱笆或者栅栏将菜地围起来形成的一个

哈尔移动城堡电影观后有感范本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

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14篇党支部2022年学习计划篇1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