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演讲稿:心动则“刑”动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动则“刑”动》。
这里的“刑”呀,可不是“行为”的“行”,而是我们每个公民千万都不要触摸的高压线“刑法”的“刑”。
近日,一篇《女贪官家中搜出26公斤重现金》的文章让我感受颇深。在感叹女主人公潘玉梅家现金之多的同时,也为其命运感到悲哀。她曾是众人钦佩的女强人,面对企业老板和下属的贿赂,一律不留情面,婉言拒绝;她曾一度被誉为仕途上的“希望之星”, 22岁入党,31岁即出任区民政局副局长。但因其不经意间心动于区区“一万元”的贺款后,对后来的百万巨额贿款也“来之不拒”。最终引来的是“刑动”的结果。
选择腐败,下场只有必然,没有偶然。当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让金钱滚滚而来时,潘玉梅的胆子越来越大。不时动用以权捞钱的魔杖。她在悔过书中写到:“当权力真正成为生财之道的万能钥匙时,什么党性、宗旨都抛在脑后,有的只是得意和疯狂。”面对法庭做出“死缓”的判决时,她说“如果我还有生的出路,一定现身说法,贪的下场就是今字底下关个人,一辈子为其赎罪。”
是的!有的错是输不起的!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正在重复着潘玉梅的悲剧呀!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面对着金钱、权利和美女的诱惑。我们有些党员、干部无法把持自己,为腐败开道,甚至与其同流合污。在诱惑面前,他们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现象。毋庸质疑,某些不良现象在我们老师身上也有存在,一些老师利用职务之便,把发财之手伸向了学生家长,常常明里暗里提示学生家长要“有所表示”,并根据家长送礼的多少来决定学生的亲疏。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教师世俗势利,一切说教都会显得虚伪空洞,苍白无力,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鄙视。我们县城某一老师在家中办辅导班,在教育局和学校的监督下,学生不再去辅导班上课,但是当学生要求退还辅导费时,却遭到该老师的拒绝。理由是:“是你们不来上课的。”区区几百元,虽不至于引来牢狱之灾,但它却折射出这位老师“为人师表”的师德,使“老师”这个神圣的字眼在人民心中大打折扣,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腐败由心生,倡廉须心正。《远山的红叶》主人公王瑛说“我什么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能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这句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面对腐败案件,她义不容辞,大力查办,从不向任何黑恶势力低头;面对亲人,她深明大义,从不以权谋私;面对战友,她坚持原则,从不徇私枉法。县公安局副局长郎小泉曾舍身救过王瑛,在长期工作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公安局在处理一名女子自杀的案件时,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王瑛坚决要对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当发现郎小泉在这个案件中负有重要责任后,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决依照党纪、政纪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是啊!在友情和法纪面前,王瑛想的是人民的利益,想的是纪委书记这个称谓是党给予的!是人民给予的! 王瑛用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她的精神在人民心中永存。
亲爱的朋友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抓。潘玉梅“心动刑动”的教训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像王瑛同志那样“利益面前不动手,诱惑面前不动心”。让“反腐倡廉”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始终坚定信念,做到一尘不染。让“手动刑动”的故事不再重演!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单 位 XX县示范小学
演讲者
上一篇:纪检系统廉政准则演讲稿
下一篇:地税廉政准则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