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三年级上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上册品社复习题

一 单 元

1、(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任意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科技产品(

)、(

)、(

)。

3、科技是一把(

),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问题,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池等)。

4、电脑有

) ,长期使用电脑学习与工作,会给 (

) 和(

)带来危害。

5、克隆就是(

),1996年科学家克隆的小羊叫(

)。

6、我们应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在中国曾经有一个邪教组织叫(

);

7、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和科技有关的是:以(

)为荣;
以(

)为耻。

8、举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三种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等),这些看起来是一些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

)程度。

9、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保持(

)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

)的尊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这样一道看不见的(

)。

10、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

)和伪科学现象。崇尚科学,反对( )和邪教,对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我们应当学会用(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

)和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这样才不会因(

),走入精神误区。

1、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别人的( ),尊重他人的( )。这样就是一个( )的人,一个( ) 的人。

2、( ) 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
讲文明,不仅为别人,受益也是( )。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会给自已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3、休闲生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

)还影响到(

)和(

)。

1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加(

),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 )。

15、我知道的休闲生活有( )、( )、( )等,我最喜欢( )。

16、( )是人类的公害,这也是全世界的共识。

17、吸毒不仅使本人的( )受到伤害,也给( )和( )带来危害。

18、我来写一句禁毒的标语:(

我给吸烟者一句忠告:(

)。

19、“( )。”这句话说明毒品碰不得,危害性极大。

20、毒品是指( ) 、(

) 、( ) 、(

)、(

) 、(

)、( )、(杜冷丁)等能够使人上瘾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21、吸烟对人的 ( )、(

)及生殖系统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2、写一写戒酒的宣传标语:(

2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规定:(

24、你怎样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25、请给自已设计文明形象。

答:出入公共场合衣着要大方整洁、说话要文明,对人要有礼貌;
饭前便后要洗手,上完厕所要冲洗……

- 115、我能举出几个革命英烈:(江姐、杨靖宇、董存瑞、方志敏等) 三 单 元

1、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

(1)1932年( )作为第一名中国选手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

(2)1984年,( )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金牌,这次奥运会中国共获得( )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 )位;

(3)在28届奥运会上( )打破了110米栏纪录,并平了世界纪录;

(4)我国运动员( )当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5)“奥运会”全名是( 奥林匹克运动会 ),它起源于(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共获得(

)块金牌,金牌总数排在世界第(

)位。

2、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

)和在世界的 (

),而且也反映了中国 (

) 的增强和 (

)的提高。今天的中国,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3、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1)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我国的( )举行;

(2)( )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亚洲论坛设在我国( ),它是亚洲各国共同商讨重要事务的场所;

(4)( )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5)2002年12月,( )申办2010年( )成功。

4、2001年10月21日据测定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________。会议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在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 中国赔偿白银_____________两,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等12个重要地区。中国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6、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参与国际各项重大事务的讨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益富强的祖国:

(1)我国用占全世界不到( )的耕解决了占世界约( )人口的吃饭问题;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

(3)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

(4)我国的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是(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我国的第一台国产电视机是( );

(5)(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6)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

(7)( )我国自研制的(“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我国航天员( )送入太空。

(8)神七的相关信息。

8、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就达到了

) 岁。这一平均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

岁。

9、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常常可以看到“

)”的字样。

10、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请你谈谈自己身边的变化。

- 34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刘保花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第1课《镜子里的我》教学反思:

建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第1课《镜子里的我》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并喜欢自己的相貌、性格、特长等;
初步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会互相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个作业:回家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哪些特点?并思考你喜欢自己吗?为什么?

[课堂实录]: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回家去照照镜子,看看镜子的我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照镜子后的感受。

石慧:我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大家常说我的眼睛是水汪汪的。我还喜欢自己的嘴巴,大人们常说我嘴巴很甜。

师:确实在课堂上,小朋友会经常听见老师叫石慧的名字,因为她很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胡咏雪:我的皮肤黑黑的,外婆老说我是“黑里俏”。我最喜欢的是自己的这双手,因为我会画画。

师:瞧,教室里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就是出自胡咏雪的双手,老师还知道,胡咏雪的画还参加过中日友好比赛,得了大奖,真了不起!

黄梦婷:我的皮肤很白,眉毛弯弯的。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跳舞。

师:来,黄梦婷,给大家表演个舞蹈动作。

肖旭东:我的皮肤也很白,嘴唇红红的,我很会动脑筋,爱帮助人。不过我太调皮了,常惹妈妈和老师生气。

师:肖旭东很不错,通过照镜子,把自己的缺点也照出来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改正的。

姜菲挺:我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我长得很帅。

葛思琪:我的眼睛小小的,我很爱笑,一笑起来,会露出我那不太整齐的牙齿。就算这样,我也很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那才是我!

„„

[听着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我觉得这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可谓是水到渠成,我充满自信地问了学生一个问题。]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那么你们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吗?

[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喜欢。”正当我准备讲述下一个环节时,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似乎是不同意大家的意见。]

刘嘉森:我不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得很难看。

[在那一刹那,我真的有点蒙了,我没想到长相还算不错的刘嘉森,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冒出个我根本没想到的问题。]

师:有没有和刘嘉森一样想法的小朋友?请举手。

[没想到居然还有1个小朋友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大概就是平时老师眼里所谓的“差生” 吧——吴俊杰,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开小差,做小动作,学习成绩也是班中最差的。既然如此,我只得临时改变自己的授课方案。]

师:现在,刘嘉森和吴俊杰都不喜欢镜子里的自己?那么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陈王勇:我喜欢吴俊杰,因为他曾经帮助过我。

吴家真:刘嘉森的皮肤很白,笑起来也很甜,我喜欢和他做朋友。

高苏婷:虽然吴俊杰上课老是要做小动作,经常被老师批评,可他很热情,教室里的班级文化布置就多亏了吴俊杰的爸爸,才使得我们班这次能得第一名。

„„

[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述说着他们的优点,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足之处。]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俩再照一照镜子,看看是不是和以前的感受一样?

刘嘉森:我开始有点喜欢自己了。

吴俊杰:我也是的。

[课后评析]: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通过这个实例,我认为课堂教学目标还应是一个分层次的系统。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我在执教时,只顾及到了教学目标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并喜欢自己的相貌、性格和特长”,而忽略了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以才会在课中出现我所预料不到的情况。在课中,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让这两位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自己。虽然这堂课的最终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这它所给我的启迪却是深远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建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第2课《到阳光下去》教学反思:

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能力[案例]

《品德与社会》第二册的第2课“到阳光下去”课文设计得很有挺有意思的,学生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到阳光下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在课到中段,我请学生们一起到阳光下去,随着音乐声做做游戏,跑跑步。

10分钟后,孩子们喘着气,满脸笑容地回到了教室。我问大家:“刚才从操场上活动了回来,有什么感受?”

因为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学生们个个都举起了手。

王邢毅:太阳照在身上很暖和。

顾笑寒:是啊是啊,我都出汗了,脚也变热了。

叶玉佳:我觉得大家在操场上做游戏,很开心。

王靖娴:我们锻炼身体了。

潘文斌:老师,我还想到操场上去玩玩。

这时,我提示学生:小朋友们,闻闻看,你们的衣服有什么样的味道?

“是香的是香的!”学生们高兴的叫了起来。

我再深一步地提问:哎呀,在阳光下活动,给我们这么好的感觉,那下课后,小朋友们,你们想在阳光下做些什么活动呢?

付文沁:我想到滑滑梯上去玩玩。

张杰:我喜欢和我的小伙伴比赛跑步。

戴一杰:我最喜欢老鹰捉小鸡了,在教室里不能玩这个,下课了,我可以到操场上去玩。

夏凡:我就是不玩,晒晒太阳也很舒服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活动,通过联系日常生活感受,已经明白了到阳光下参加活动的好处了。但是学生们所举的活动还显得比较散,于是,我教学生制订一个健身计划,使学生们懂得怎样得到最好的锻炼。

[分析]

一、改变学习方式,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 ,亲自去做。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语言和抽象符号为媒介来进行的,这种教育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利于儿童系统、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但另一方

面从儿童的学习经验中剥夺了在实际情况下可以得到的有意义的体验,从而产生把学生的专心致志、好奇心、求知欲关闭在教科书和课堂教学之中的倾向。因此除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外,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情趣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过程,就会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所以,在“到阳光下去”一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走出去的方法在学生的亲身感受中完成一项教学目标。这一活动性质上是有别于教室里的教学方式。这种将学生带入生活中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体明理的效果就更加凸显。

二、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加深体验,提升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而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倘若离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离开了主体的参与、体验和感受,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正因为如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室外去动一动,畅快地游戏一番,使他们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到阳光下去“的好处。由于这个体验的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第4课《父母不在家》教学反思:

父母不在家时„„

[案例]

为了让学生知道,到父母不在家时应该遇事不慌张,知道一些正确的应对或求助方法。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就问到,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留着你一个人在,你觉得怎么样?原本以为学生们会露出满脸的恐惧,说说一个人在家难以处理突发事件的苦恼。可没想到,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潘文斌:我最喜欢一个人在家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管,多自由啊!

潘文斌的话,似乎立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共鸣——

华晨妍:我妈妈总是不放心我,可我已经长大了。

印俊:我喜欢看动画片,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可以随便看了。

钱程浩:一个人在家时,我就算趴在阳台上也舒服。

„„

学生们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如果让他们一直这样呼应下去,我想教育他们一人在家知识的教学目标看来是很难完成了。

于是,我露出为难的表情对学生们说:“我也很喜欢一个人在家,因为这时候自由自在的,感觉很舒服。可是,你们如果到天黑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
或者陌生人来敲门了,遇到这样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们的心里又会怎样呢?”学生们一经“提示”也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叶玉佳:有一次,家里一个大人都没有,姨妈出门前还给我准备了好多吃的,但是,天黑了他们还都不回来,我吓坏了,都不想吃东西了。

杜新颖:妈妈每次出去的时候都对我说:“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来敲门,你千万不要敲门。

可有时,我听听门口的人讲话,觉得他不像坏人呀。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回答中,男孩子的胆子要相对来说大一点,徐灵子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就举手说:“有什么害怕的,家里有电话,打个电话问大人就可以了。”

就这样,在及时的引导下,学生的话题没有“跑远”,在自然而然中引入课题,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

我想出现一开始时这样始料不及的情况源自于这样两点:

一、对学生的心理了解还不够充分

教师和学生在年龄上有20余岁的差距,所以,在教师的心目中,认为学生就是个孩子,他们会对变化的情况产生恐惧,惊慌。可是,孩子的认知结构虽还不够完善,但也有自己的心灵感受,平时在父母的“监督”和“关爱”下也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要避免如案例中的这番“尴尬”,就要求教师必须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过分依赖教材及参考资料。

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举例说明居家安全的注意事项(如不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家中,接电话的注意事项,注意煤气、电器、水的使用安全等);
遇事不慌张,知道一些正确的应对或求助方法。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再思考。现在有句流行语叫“以人为本”,我想,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把这句话放进来,让教材成为引导学生明理的航标灯,而非束缚。

“六一”,你好

教学反思

用好媒体,展现生活的真实

在进行《“六一”,你好》的教学时,达成教学目标——“知道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并不是都能享受‘六一’的快乐,激发起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是教学难点。我考虑到“战争与炮火、贫穷与疾病”离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儿童距离遥远,就设计了活动“广角镜里明道理”作铺垫,目的是降低坡度,突破难点。

首先,我通过“广角镜”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真实的镜头,在凄凉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镜头里出现的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是无家可归的儿童,他们在呐喊、他们在哭泣,再加上贫困失学的儿童那渴求知识的眼神,这一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在这种直接而强烈的视觉体验后,启发学生交流“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他们得不到快乐?”学生愤愤不平地揭露战争的罪恶,由衷地呼吁停止战争,并表示要为希望工程捐款,让流浪的孩子重返课堂„„更主要的是,这些活生生的资源,不仅令学生为之动容,情感得到深深地感染与熏陶,而且,将时空的距离缩短了,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失去和平后,苦难生活的滋味。自然流露出他们呼唤和平、热爱和平、为和平作贡献的美好情感。难点化解了,目标也就达成了。

回顾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向,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目标的有效实施,关键是用好媒体。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将信息与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带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幻灯,而是在音效、画面烘托下的网络资源的编辑与开发。恰当的媒体必定令学生热血沸腾,有感而发。

因此,我认为在活动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挖掘教材资源,采取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真实的事例、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提供比较具体、形象的感知,实实在在地触动学生心灵,情感得以内化。不失为提高《品德

与社会》课效能的手段。

三上品社 教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上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三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推荐访问:上品 工作总结 社教

热门排行

处(科)室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2020年处(科)室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上级正确领导下,我处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

政府单位文员工作总结

政府机关文员工作总结政府机关文员工作总结为大家整理政府机关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总结,总结个人岗位职责履行

市人民检察院绩效考核工作总结汇报

市人民检察院绩效考核工作总结汇报 XX年,xx市人民检察院在市委和自治区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

二00九年度广播电影电视工作总结

衡东县广播电视局(台)  二00九年度工作总结  衡东广电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83人,其中退休人员68

2022年度“扫黄打非”工作总结3篇

2022年度“扫黄打非”工作总结3篇2022年度“扫黄打非”工作总结篇1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扫黄打非”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镇文化市场

乡镇2010年上半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上半年XXXX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投入促转型,重民生促和谐”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

社区群众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意调查活动开展及群众工作情况汇报下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人社局的工作情

村镇银行贷款月度工作总结

九华村镇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开辟生猪贷款绿色通道近日,青阳县一畜牧养殖企业用存栏的243头能繁母猪作抵押

社区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存在不足

工作存在不足(总结10篇)工作存在不足(一):一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敷衍了事、马虎不仔细、糊弄应付

后勤科党风廉政工作总结15篇

后勤科党风廉政工作总结15篇后勤科党风廉政工作总结篇1_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