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模块
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和歌唱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一单元
学会歌唱
一、数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独唱曲《我爱你,中国》、《我的未来不是梦》,合唱曲〈回声〉、〈把我的奶名儿叫〉四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从感性和理性上提升高中学生对歌唱的情趣和认识,将使喜欢歌唱的你,逐渐升华为理智歌唱的你。
(二) 初步认识什么是歌唱、什么是合唱,并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三) 本单元是〈歌唱〉模块的“序”,有一个好的开头,将会一帆风顺地学会唱歌。
二、教材分析
(一)作品分析 1〈我爱你,中国〉
电影〈海外赤子〉中有很多动人的插曲,其中最出色、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我爱你,中国〉。
歌曲以强烈的感情,淋漓尽致地书法了对祖国的崇高之爱。音乐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有鲜明的创作个性,是一首雅俗共赏的独唱歌曲。
歌曲的结构为不带再见的三部曲式。
2〈我的未来不是梦〉
这是一首在创作和演唱上都较典型的通俗歌曲,由男生演唱(张雨生原唱〉。歌曲反映了当代青年对“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整天忙着追求”,并誓言“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3〈回声〉 〈回声〉是一首混声无伴奏合唱,是作曲家拉索用意大利威尼斯所特有的双重四部合唱形式写成的。歌曲创作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为一段多句形式。
4〈把我的奶名儿叫〉 〈把我的奶名儿叫〉为混声四部合唱曲。歌曲反映了海外游子回来看望祖国母亲的拳拳之情,全曲的结构为:前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尾声。
(二)相关知识 1什么是歌唱
歌唱属音乐表演艺术。它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以动听的歌声来塑造歌曲的艺术形象,表达其思想情感。
2什么是合唱
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表演形式。合唱是最具群众性的学校艺术活动。
..第二单元 赞美祖国
一、教学目标
(一) 通过感受和体验〈祖国颂〉、〈啊!中国的土地〉、〈同一首歌〉等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二) 聆听混声合唱〈祖国颂〉、排练合唱〈同一首歌〉,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学习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增进其理论上的认识。
(三) 聆听男声独唱〈啊!中国的土地〉以及自选推荐的独唱歌曲,初步学习并时间歌唱的气息与发声基本理论,并指导学生运用歌唱的技巧进行声乐作品的再创造。
二、教材分析
(一) 作品分析 1〈祖国颂〉
混声合唱〈祖国颂〉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放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2〈啊!中国的土地〉
这是一首抒情男高音独唱歌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歌曲以第一人称“我”展开,以叙事性的风格,书法了对祖国母亲的爱恋之情。
3〈同一首歌〉
这是一首深情,真挚的歌曲。在世纪之交,中央电视台用这首歌的歌名为主题,举办了〈同一首歌〉联欢会,使这首歌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二)相关知识、
1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在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劳动生产活动和民间日常生活中(如婚嫁、交际、节日、祭祀、民间歌舞等场合),普遍存在多声部合唱的民歌演唱。
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
(1) 唱歌时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全身进入歌唱状态。
(2) 色很体要保持自然的端正,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晃,胸部要略为挺起,双肩微微向后,松弛、自然;
站立唱时,双脚稍分开,亦可略向前后分开,重心要稳;
坐着唱时,背不要仰靠在椅子上,腰杆要挺直,双脚平放,两腿不要交叉迭起。
(3) 眼要平视,脸部、颈部肌肉放松,下巴自然放下,不要向前突出,面部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有表情。、
第三单元 芳菲田野
一、教学目标
(一)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春之声圆舞曲〉、〈乌苏里船歌〉、〈踏雪寻梅〉从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一派大好风光。
(二) 欣赏领唱与合唱〈乌苏里船歌〉,感受赫哲族民歌的风格及渔民们在江上捕鱼丰收而归的情景。知道歌唱艺术的种类。
(三) 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聆听花腔女高音惟妙惟肖的音色所表现的春光明媚、百鸟争鸣的景色。
(四) 排练〈踏雪寻梅〉,用纯朴、清新的歌声唱好和谐的三声部合唱,并从实践中获得歌唱的共鸣与吐字咬字的技能技巧。再哟所获得的技能自信地练唱自选的歌曲。
二、教材分析
(一) 作品分析 1〈乌苏里船歌〉
这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以东北赫哲族民歌为素材的歌曲,至今一直传唱不衰。原为男高音独唱曲,现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为男高音领唱、混声合唱曲。
2〈春之声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瀚·施特牢斯创作的几首声乐曲中较著名的一首,
写于1873年,它原来是一首钢琴曲。
(二) 相关知识 1合唱艺术的种类
依照人色横的分类,合唱的种类有:
童声合唱 由尚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的合唱。包括小学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级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
女声合唱 由变声后的女同学组成的合唱。
男声合唱 由变声后的男同学组成的合唱。
混声合唱 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成的合唱。
前三种合唱均为同类人声组成,故亦称为同声合唱。童声合唱都有高音和低音两个基本声部。
2歌唱的基本要素
(二):共鸣与咬字、吐字
歌唱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听觉感觉器官所组成。
(1) 呼吸器官 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腔、横隔膜等。
(2) 喉头和声带 喉头位于颈前中部,由软骨和肌肉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对称而有弹性的韧带,两声带的中间叫声门。呼吸时,声门开启呈三角形空隙,发声时,两片声带互相靠拢。
(3) 共鸣器官 包括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上的“窦”等。
(4) 咬字吐字器官 包括唇、齿、舌、软颚和硬鹗等。
(5) 听觉感受器官 包括耳和耳内的听分析器官。
上述各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的歌唱发声整体。
第四单元 世界之光
一、教学目标
(一) 本单元涉及的有美国、苏联、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爱尔兰、阿根廷、朝鲜等国家的声乐作品。通过欣赏、歌唱各国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歌曲,享受音乐世界之光。
(二) 感受混声合唱〈故乡的亲人〉及女声合唱〈你不要忘〉的不同合唱音响,了解合唱队的各种编制。
(三) 歌唱实践,重唱(或二部合唱)〈深深的海洋〉。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自选歌曲曲目,唱好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二、教材分析
(一) 作品分析 1 〈故乡的亲人〉
这是一首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歌曲,作于1851年。当时福斯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到了辛辛那提州工作,感到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2 〈你不要忘〉
这是苏联影片〈忠诚的考验〉里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54年。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1900-1955)为很多电影配乐,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为电影配乐,他是最受群众欢迎的苏联作曲家之一。作品〈祖国进行曲〉、〈红莓花儿开〉等广为流传。
3 〈深深的海洋〉
这是一首抒情而优美的女声二重唱歌唱。歌曲抒发了对友人、爱人之情。
第五单元 天长地久
一、教学目标
(一) 在欣赏〈友谊地久天长〉、〈欢乐颂〉及演唱〈回忆〉等合唱声乐作品中,感悟友谊、团结的人文精神,并了解相关的交响合唱的知识。
(二) 演唱〈回忆〉及自选歌曲,实践歌唱技能,并懂得歌唱不仅要掌握技能技巧,还要知道歌唱发声器官的健康和卫生常识。
(三) 归纳前几章学到的歌唱知识(包括名人名言),进行歌唱表演的交流与研究,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
二、教材分析
(一) 作品分析 1 〈友谊地久天长〉
这首歌原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1759-1796)是18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的译名很多,根据原题译为〈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有的根据词意取名为《友谊之歌》或《友谊地久天长》,也有根据《魂断蓝桥》中乐队领班说的“一路平安”这句话,和玛拉送别劳宁时说的“一路平安”而取为《一路平安》。
2《欢乐颂》
此曲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急板,是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曲体,混声领唱小组与混声四声部合唱。
3《回忆》(音乐剧《猫》选曲)
《回忆》是音乐剧〈猫〉中最动听的一首歌曲。改编成合唱后,和声的烘托,声部的呼应,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第六单元 感受经典
一、教学目标
(一)〈哈利路亚〉等三首合唱作品,均在外国合唱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让我们从感受经典作品中,提高我们的审美品味。
(二)〈哈利路亚〉等六首歌曲(包括推荐的三首歌曲)他们分别为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歌曲及中国民歌。聆听、唱好这些歌曲,有利于体验不同时期的不同音乐风格,提高歌唱能力。
(三)学习歌唱指挥的基本图式及歌唱的艺术处理基本要领,并在实践歌唱表演中运用。
二、教材分析
(一)作品分析 1 〈哈利路亚〉
歌曲的音乐徇丽多彩、神采飞扬,它的实质已离开了歌词本身的宗教意义,而成为一首典雅、优美、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歌曲。明快而流畅的旋律,轻柔而连贯的拖腔,这抒情的各声给人以美的享受。
2(在幼发拉底河岸)
此曲选自歌剧〈纳布柯〉,单三部曲式。
3〈让世界充满和平〉
这是一首女声二声部分合唱曲。音乐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两个乐句组成,然后再重复一遍。第一乐句音乐平稳、安详,第二乐句音乐舒展、开阔,形象地表述了“让世界充满和平,从我做起”的主题思想。
第七单元 浓郁乡情
一、教学目标
(一) 通过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一组具有浓郁西部风情的民族音调歌曲的学习,以此感受民族的乡音乡情。
(二) 总结前面所学到的声乐理论知识,要进一步懂得,歌唱不是某一器官的孤立的运动,而是整体协同运动的结果。
(三) 举办一唱音乐会,展示本学习声乐学习的成果(包括指挥)。
三、教材分析
(一) 作品分析
1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2 〈八骏赞〉 〈八骏赞〉是一首具有浓郁内蒙古风格的歌曲。经改编为合唱曲后,音乐更为生动。描绘了蒙古黄嘌马“踏破山冈”、“威振世界”的高大、唯物形象。
3〈半个月亮爬上来〉
歌曲为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整部合唱丰满、宁静,充分战士了人声的和谐,是我国目前无伴奏合唱中的保留曲目之一。
田径模块单元教学计划
课程类型: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水平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开发教师:
课时分配:18课时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一、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设计指导思想 1.前言
在模块学习目标被确定之前,我们首先要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标准并依据一定的方法、原则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统筹学习目标水平五教学计划,此教学计划较系统地将水平五可预设性的内容标准较科学、合理、可行地分配到11个模块当中去(由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修满11学分方能达到毕业要求),以下田径模块学习目标的确定就是在水平五教学计划下统筹的模块1学习目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习目标(因为我们根据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将模块1定为田径必修模块)。
2.模块学习目标的确定
由于我们根据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考虑,决定将模块1定为田径必修模块,其水平五统筹计划下模块1学习目标如下:
模块(1)学习目标:
(运动技能方面)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
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
(身体健康方面)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方面)发展学习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社会适应方面)认识个人参与社区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与义务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时,我们根据统筹目标的可达成性、田径中一些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学校的实际状况并结合学生相关情况调查后,决定以跑、跳远和实心球三个项目为我们的授课内容。再由学习内容的选定和田径模块预设学习目标相结合确定田径模块学习目标。详见:
二、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表中的模块学习目标。 3.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实践课中,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其他方面的目标主要是渗透在运动技能目标达成这一过程中的。但除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之外,其他方面的很多学习目标不是一次(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习目标就是通过一次课或更短的授课时间就能达成学习目标的)就可以在某一单元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全部达成的,它需要在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反复渗透,有的一个单元的渗透,有的一个模块的渗透,有的甚至三年的反复渗透才能达成。因此单元学习目标不是简单地将模块学习目标进行分解,模块学习目标也不是简单的单元学习目标的叠加,而是依据不同教材内容的功能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相结合,选取模块学习目标中的部分目标(但同时有要考虑模块自身目标“分配”的均
衡性原则),这部分目标再和教材内容等相结合,从新构建起的有本单元特色的学习目标。详见:
二、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表中的单元学习目标。 4.学时内容与学习目标的确定 理由同上,学时学习目标也不是简单地将单元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单元学习目标也不是简单地将学时学习目标叠加。但是各学时目标是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和实际操作化的表现,学时学习目标是在单元学习目标中“分配”到的相应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的又从新构建起的有着本课堂特色的学习目标。即:在学时目标中除了单元目标中“分配”目标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结合一定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生成很多新的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只列出一些“分配”到学时里的基本的预设性目标和结合一定的学习策略所生成的“泛学习目标”,详见:
二、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表中的学时学习目标。值得说明的是所谓“泛学时学习目标”是教师制订模块教学计划时粗略地制订出的学时学习目标,到具体授课时各教师在其“泛学时学习目标”的筐架内和基础上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做出更具体、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
5.学时主要学习策略的确定
学时主要学习策略,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单元学习目标中“分配”到具体学时中的目标,并考虑具体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教学形势所确定的教与学的方法和原则。学时学习策略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单元“分配”到学时里的基本的预设性目标的达成,其次要根据其他具体的教学形势和情况等确定一些其他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和发展的学习目标。下表所确定的学时学习策略,就是教师在考虑到学生必须达成的基本预设性目标的基础上的,同时又能生成有利于学生健康和发展的主要学习策略。
6.田径模块学习评价表的制订
在一个模块学习之前,教师必须预先制订一个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模块学习学习状况的评价体系,我们结合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原则,决定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等几个方面,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学习状况。需要说明的是在体能和知识技能的有关评价的等级数值是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的正态分布规律所确定的。
三、教学评价方法
1、综合评价学生, 不单一专业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和好与坏.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整体素质。
2、评价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
3、实施评价应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加强形成性评价。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高中体育与健康田径模块教学课程纲要评审意见
1、结构完整,以大纲呈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时效性.
2、课程要素非常完整.课程内容依据教材
3、安排的内容合理,循序渐进,课时分配科学合理
4、注重田径特长生的培养.
5、评价方法得当,考核内容适合.篇二:田径必修模块1教学计划(水平五) 田径必修模块1教学计划(水平五) 篇三:田径模块教学计划
田径模块ⅰ教学计划(水平五) 篇四:田径教学计划
《田径》必修模块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④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2.《田径类》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每一个高中学生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至少必修1学分,此模块教学以保证每一位高中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修满1学分。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①知道科学参加田径锻炼的原则,积极参加田径类运动并养成良好的田径锻炼习惯。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锻炼目标、制定锻炼计划并按计划坚持田径锻炼;
③能用简单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能变化并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体能测试结果。
2.运动技能
①通过收听或观看有关体育节目或阅读报纸或上网等手段,对国内外重大体赛事了解,懂得竞技运动与健身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区别,认识田径运动对身体、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②积极学习并运用所学田径知识与运动技能进行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田径类体育比赛。③了解田径运动中出现的创伤、扭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
①通过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腰、腹肌力量和耐力。②了解田径运动对进一步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以及对其他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与进行选项学习的促进作用。③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
4.心理健康
①通过参加田径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并在田径运动中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②设置合理目标,使自己在田径运动中不断提高田径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③努力克服田径运动中的心理恐惧等现象,体验在困难环境中或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
三、模块教学计划表 2
四、各单元教学计划:
表一:短距离跑 3 表二:跨栏跑 4 表三:中长跑 5 篇五:田径必修模块教学计划
《田径》必修模块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④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2.《田径类》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每一个高中学生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至少必修1学分,此模块教学以保证每一位高中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修满1学分。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①知道科学参加田径锻炼的原则,积极参加田径类运动并养成良好的田径锻炼习惯。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锻炼目标、制定锻炼计划并按计划坚持田径锻炼;
③能用简单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能变化并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体能测试结果。
2.运动技能
①通过收听或观看有关体育节目或阅读报纸或上网等手段,对国内外重大体赛事了解,懂得竞技运动与健身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区别,认识田径运动对身体、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②积极学习并运用所学田径知识与运动技能进行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田径类体育比赛。③了解田径运动中出现的创伤、扭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
①通过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腰、腹肌力量和耐力。②了解田径运动对进一步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以及对其他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与进行选项学习的促进作用。③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
4.心理健康
①通过参加田径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并在田径运动中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②设置合理目标,使自己在田径运动中不断提高田径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③努力克服田径运动中的心理恐惧等现象,体验在困难环境中或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田径模块单元教学计划
课程类型: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水平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开发教师:
课时分配:18课时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一、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设计指导思想 1.前言
在模块学习目标被确定之前,我们首先要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标准并依据一定的方法、原则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统筹学习目标水平五教学计划,此教学计划较系统地将水平五可预设性的内容标准较科学、合理、可行地分配到11个模块当中去(由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修满11学分方能达到毕业要求),以下田径模块学习目标的确定就是在水平五教学计划下统筹的模块1学习目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习目标(因为我们根据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将模块1定为田径必修模块)。
2.模块学习目标的确定
由于我们根据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考虑,决定将模块1定为田径必修模块,其水平五统筹计划下模块1学习目标如下:
模块(1)学习目标:
(运动技能方面)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
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
(身体健康方面)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方面)发展学习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社会适应方面)认识个人参与社区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与义务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时,我们根据统筹目标的可达成性、田径中一些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学校的实际状况并结合学生相关情况调查后,决定以跑、跳远和实心球三个项目为我们的授课内容。再由学习内容的选定和田径模块预设学习目标相结合确定田径模块学习目标。详见:二、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表中的模块学习目标。
3.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实践课中,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其他方面的目标主要是渗透在运动技能目标达成这一过程中的。但除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之外,其他方面的很多学习目标不是一次(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习目标就是通过一次课或更短的授课时间就能达成学习目标的)就可以在某一单元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全部达成的,它需要在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反复渗透,有的一个单元的渗透,有的一个模块的渗透,有的甚至三年的反复渗透才能达成。因此单元学习目标不是简单地将模块学习目标进行分解,模块学习目标也不是简单的单元学习目标的叠加,而是依据不同教材内容的功能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相结合,选取模块学习目标中的部分目标(但同时有要考虑模块自身目标“分配”的均
衡性原则),这部分目标再和教材内容等相结合,从新构建起的有本单元特色的学习目标。详见:
二、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表中的单元学习目标。
4.学时内容与学习目标的确定 理由同上,学时学习目标也不是简单地将单元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单元学习目标也不是简单地将学时学习目标叠加。但是各学时目标是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和实际操作化的表现,学时学习目标是在单元学习目标中“分配”到的相应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的又从新构建起的有着本课堂特色的学习目标。即:在学时目标中除了单元目标中“分配”目标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结合一定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生成很多新的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只列出一些“分配”到学时里的基本的预设性目标和结合一定的学习策略所生成的“泛学习目标”,详见:二、田径模块教学计划表中的学时学习目标。值得说明的是所谓“泛学时学习目标”是教师制订模块教学计划时粗略地制订出的学时学习目标,到具体授课时各教师在其“泛学时学习目标”的筐架内和基础上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做出更具体、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
5.学时主要学习策略的确定
学时主要学习策略,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单元学习目标中“分配”到具体学时中的目标,并考虑具体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教学形势所确定的教与学的方法和原则。学时学习策略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单元“分配”到学时里的基本的预设性目标的达成,其次要根据其他具体的教学形势和情况等确定一些其他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和发展的学习目标。下表所确定的学时学习策略,就是教师在考虑到学生必须达成的基本预设性目标的基础上的,同时又能生成有利于学生健康和发展的主要学习策略。
6.田径模块学习评价表的制订
在一个模块学习之前,教师必须预先制订一个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模块学习学习状况的评价体系,我们结合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原则,决定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等几个方面,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学习状况。需要说明的是在体能和知识技能的有关评价的等级数值是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的正态分布规律所确定的。
三、教学评价方法 1、综合评价学生, 不单一专业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和好与坏.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整体素质。
2、评价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
3、实施评价应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加强形成性评价。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高中体育与健康田径模块教学课程纲要评审意见 1、结构完整,以大纲呈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时效性. 2、课程要素非常完整.课程内容依据教材 3、安排的内容合理,循序渐进,课时分配科学合理 4、注重田径特长生的培养. 5、评价方法得当,考核内容适合.篇2:田径必修模块1教学计划(水平五) 田径必修模块1教学计划(水平五) 篇3:田径模块教学计划
田径模块ⅰ教学计划(水平五) 篇4:田径教学计划
《田径》必修模块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④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2.《田径类》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每一个高中学生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至少必修1学分,此模块教学以保证每一位高中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修满1学分。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①知道科学参加田径锻炼的原则,积极参加田径类运动并养成良好的田径锻炼习惯。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锻炼目标、制定锻炼计划并按计划坚持田径锻炼;
③能用简单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能变化并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体能测试结果。
2.运动技能
①通过收听或观看有关体育节目或阅读报纸或上网等手段,对国内外重大体赛事了解,懂得竞技运动与健身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区别,认识田径运动对身体、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②积极学习并运用所学田径知识与运动技能进行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田径类体育比赛。③了解田径运动中出现的创伤、扭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
①通过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腰、腹肌力量和耐力。②了解田径运动对进一步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以及对其他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与进行选项学习的促进作用。③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
4.心理健康
①通过参加田径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并在田径运动中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②设置合理目标,使自己在田径运动中不断提高田径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③努力克服田径运动中的心理恐惧等现象,体验在困难环境中或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 三、模块教学计划表 2 四、各单元教学计划:
表一:短距离跑 3 表二:跨栏跑 4 表三:中长跑 5 篇5:田径必修模块教学计划
《田径》必修模块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④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2.《田径类》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每一个高中学生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至少必修1学分,此模块教学以保证每一位高中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修满1学分。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①知道科学参加田径锻炼的原则,积极参加田径类运动并养成良好的田径锻炼习惯。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锻炼目标、制定锻炼计划并按计划坚持田径锻炼;
③能用简单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能变化并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体能测试结果。
2.运动技能
①通过收听或观看有关体育节目或阅读报纸或上网等手段,对国内外重大体赛事了解,懂得竞技运动与健身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区别,认识田径运动对身体、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②积极学习并运用所学田径知识与运动技能进行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田径类体育比赛。③了解田径运动中出现的创伤、扭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
①通过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腰、腹肌力量和耐力。②了解田径运动对进一步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以及对其他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与进行选项学习的促进作用。③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
4.心理健康
①通过参加田径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并在田径运动中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②设置合理目标,使自己在田径运动中不断提高田径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③努力克服田径运动中的心理恐惧等现象,体验在困难环境中或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人力行政部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规划
(绩效模块)
第一部分 2015年工作回顾
一、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持续提升各项指标(张孟红)
2015年绩效管理工作在2014年目标责任书运行基础上,结合2015年集团组织绩效目标责任书,将业绩指标与管理指标层层落实、分解,形成了质量管理、消耗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EHS管理及基础流程管理等专业模块组成的各部门绩效目标,共计19项考核细则,13项查核卡,同时为了持续改进公司质量管理,更好地完成2015年经营指标,公司对质量模块单独制定目标责任书,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对组织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工段、岗位,关注分解目标制定、执行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激励性,为公司绩效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11月份,依据各部门绩效完成情况各模块累计兑现绩效奖励额1221.08万元,完成比例81.48%。同时结合公司各月重点管理推进工作,2014年公司继续设立了专项激励项目,其中包括总经理奖励基金中的专题月、5S管理、旺季产量奖、全员支持市场奖励方案等专项奖励,合计奖励相关部门28.79万元。通过有效的激励,公司各项关键指标扣除非工厂原因等因素,均有所提升。
目标责任书考核积分部门月度绩效奖金挂钩,部门内部奖金二次分配时也与员工个人目标责任书积分挂钩,并且员工考核积分由领导直接打分,使员工更加关注各项指标的运行及完成情况情况,个人绩效目标责任书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每月员工直接上级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其能力指标进行打分,必须分出档次(实施强制分布)。各部门奖金二次分配根据每个人目标责任书得分兑现,不搞平均分配,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收入挂钩,使之激励的作用更加有效,也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可。
11月份人力行政部组织进行KM网上绩效与薪酬网上调查问卷,共计161人参与调查,占全体员工的24%,从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的激励性、公平性、薪酬水平、员工的心里测量、关键性期待等几个维度引导性的提出问题。输出了8项绩效管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为2016年绩效管理方案制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部分 问题分析
一、问题分析
1.绩效考核设定不够准确
在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上,经过一年的运营,体现出来有的指标设置不够准确,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或者实际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员工抵触情绪比较大,在3-4月份进行了2次大范围的修订,重新修订质量目标责任书,设置加分项,部门目标责任书也针对具体指标进行了修订。6月份组织半年绩效评审,收到17项调整建议,调整4项,其余13项未调整,未调整部分主要为集团设定的成本、消耗、效率、企业文化等方面需确保完成的考核目标。3-8月共召开战略目标与绩效沟通评审会5次,1-11月份收到9个部门申诉31项,剔除考核或减半考核22项,9项经过绩效评审会沟通,未予剔除,其中酿造绩效申诉12项,包装7项,工程5项,占总绩效申诉数量的77%,主要涉及质量(指标因异常原因(设备老化、工艺调整)未完成)、消耗(水电煤、二氧化碳消耗未完成)、成本(转酒成本、机物料及辅料费等相关费用)和效率(影响包装生产时间)四大模块
2.积分制绩效考核运行不够精准
全部采用积分制,稀释了权重:所有考核都以积分制体现,弱化了各项考核细则和查核卡的作用,一个考核细则可能占到目标责任书的权重2-3%,扣5分的话在BSC里占0.05-0.2分,折合成千升酒奖金,部门扣罚大概30-50元,不如现金考核直观、实用、效果更容易被大家接收。考核细则及查核卡过细过多,关注的点虽然全面,但重点不突出。部门关注重心全部聚焦在指标上,而非在工作过程持续改进。
第三部分 2016年工作计划
一、以目标为导向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业,能很好的稳定企业的员工,激活员工高效的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与员工利益分配相挂钩,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绩效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为了更好激励员工完成公司三年的战略目标, 2016年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与完善:
1、重新制定2016年绩效管理考核方案
1)针对2015年全年绩效运行情况以及11月份组织“绩效与薪酬网上调查问卷”识别出相关问题,重新制定2016绩效管理方案,本方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目标责任书、考核细则、查核卡。为了引导部门在关注质量的前提下,更要关注成本,因此在目标责任书中增加了成本目标责任书。考核细则取消积分制,采用直奖直罚,聚焦结果性指标和支撑关键业绩指标的过程指标,包括关键业绩指标,指标设定可量化。查核卡的制定围绕工作标准执行与标准动作产生的指标,原则上只罚不奖,并且要求职能部门查核结果到岗位,以季度为单位设置1-2项现金奖励查核项目,以此来提高员工对工作重视度同时规避员工的抵触心理。
2)引入红黄牌及约谈制度:范围包括“质量和食品安全、资产损失、EHS、工序异常和重大异常”管理中出现的严重违法违规事项。
2、重点关注部门绩效二次分配方案及执行情况:
在《2016年绩效管理方案》增加酿造、包装、工程提报的二次分配方案,制定查核计划,每月对部门绩效二次分配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3、强化意识、固化目标、优化工具、强化执行
1)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引导员工主动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指导各部门开展好绩效管理工作。
2)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中,深入实际,追根求源,延伸管理。既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又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客观环境。为制定整改措施收集系统的完整的信息资料。同时加强月度业务计划管理工作,为绩效考核数据收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绩效考核工作时效性。
4、健全绩效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绩效面谈真正作用。
绩效反馈是一项对管理者沟通、激励、协调、倾听、说服、情绪控制等能力的综合考验,这些能力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必备的素质,是完成好绩效反馈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将针对存在的不足,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要从面谈前的准备开始,让各部门负责人、主管、员工都明晰自身的责任,充分准确的做好每一次准备;
要进一步明确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
对面谈技巧进行强化训练。尤其要针对典型的面谈情况,譬如:优秀的下级、没有明显进步的下级、绩效差的下级、年龄大工龄长的下级等等,要通过实操演练、实战式培训,强化提高管理者面谈水平,确保绩效反馈面谈目的充分实现。
5、加大考核执行力度,确保考评结果应用落到实处。
我们将从奖金分配方面率先加强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继续执行上半年的目标责任书得分与部门、个人月度奖金挂钩的政策,动真务实,让员工真正看到、感受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好处”,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工作激情,刺激工作业绩提升,从而以绩效管理有力推动公司发展,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和谐共赢。
人力行政部部 2015年12月11日
财务工作模块
为保证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满足工作需要,根据目前财务工作需要购置以下模块:
总账模块、报表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应收、应付模块、人力资源模块、根据信息化的要求,增加OA办公系统模块,实行网上审批、网上签字。为方便工作需要,上述所有模块的站点的登录数量在50个以内,使用VPN远程登录,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联通的数据专线。
购买云因软件后,最好将服务器放在北京信息中心,实现双机热备。
光模块项目可行性计划
工作总结模块
模块教学工作总结
英语基础模块 教学计划(共12篇)
教学模块设计(共8篇)
上一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下一篇:宣传栏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