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工作计划
法工部上半年工作
1.续签工资协议38家。
2.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8家,达市级3家,四月份县级表彰5家。
3.培养集体合同先进单位10家,四月份验收合格并表彰3家。
4.举办了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130余人。
5.新建职工书屋2家,煤焦集团、东城工会联合会。
附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的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行业施工技术水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以下简称工程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以下简称水利工法)的评审和管理,以及工程协会对水利企业工法的开发、应用和备案管理。
第三条水利工法是指以水利水电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将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经过一定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水利工法按专业划分为土建工程、机电与金结工程、其他工程3个类别。
第四条水利工法按层级分为水利企业工法和水利行业工法。
(一)水利企业工法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在建立了企业工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开发的水利水电施工方法,经企业组织评审和公布,并报工程协会备案。
(二)水利行业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工程协会组织评审和公布,报水利部备案。
(三)水利行业工法可优中选优推荐参评国家级工法。 第五条 工程协会每年定期对水利企业工法进行备案管理。水利行业工法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 备案管理
第六条 申请备案的水利企业工法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工法完成企业有完备的工法管理制度,开发、编制、评审和公布均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规定;
(二)工法符合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工法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水利水电行业有所创新;
(四)工法已经过工程实践应用,安全可靠,并得到建设单位认可,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第七条 工程协会对申请备案的水利企业工法进行审核,作出予以备案和不予备案的结论。
第八条 水利企业工法备案有效期为十年。
第九条 通过备案的水利企业工法,在申报水利行业工法时,不得变更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等信息,但可以补充工法应用证明、关键性技术评价(鉴定)报告等资料。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条 申报水利行业工法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公布为水利企业工法且在工程协会备案;
(二)工法的关键性技术需由推荐单位或省部级职能机构出具评价(鉴定)报告,关键性技术应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内领先水平;
(三)工法已经过2项及以上工程实践应用;
(四)工法内容不得与已公布(有效期内的)的水利行业工法雷同。
第四章 申报单位和程序
第十一条 水利行业工法的申报单位原则上为一家企业,主要完成人员不超过5人。申报企业应是开发应用工法的主要完成单位。
第十二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水利行业工法需有关部门出具推荐意见。中央和水利部直属单位、企业由本单位出具推荐意见,流域管理机构所属企业由流域管理机构出具推荐意见,其他企业由注册所在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有关协会出具推荐意见;
(二)登陆工程协会网站,下载并打印申报表;
按照单位隶属,由推荐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加盖公章;
(三)申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将申报表和申报材料(纸质材料)装订成册(一份)、视频资料(一份)报至工程协会。
第五章 工法内容和申报材料要求
第十三条水利工法编写应层次分明、数据准确可靠、语言表达规范、附图清晰,应满足指导项目施工与管理的需要。
第十四条 申报材料要求:
(一)工法申报表;
(二)工法文本;
(三)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应用证明、工程施工合同;
(四)经济效益证明等;
(五)由科技查新机构出具的科技成果查新报告;
(六)涉及他方专利的无争议声明书;
(七)工法应用的有关照片和视频资料;
(八)关键技术评价(鉴定)报告;
(九)专利证书、科技成果获奖证明等其他证明材料。
第六章 评 审
第十五条 工程协会负责组建水利行业工法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主要职责:
(一)指导水利行业工法评审、管理工作;
(二)对申请的水利企业工法进行评审、审定水利行业工法;
(三)确定符合国家级工法申报条件的推荐名单。 第十六条 评委会由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和有关人员组成,其中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3人。评委会委员人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评委会下设复审专家组。复审专家组由若干专家组成,且复审专家应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和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担任过大型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或大型项目负责人。
第十七条 水利行业工法评审分为形式审查与受理、专家组复审、评委会审定三个阶段。形式审查采用网络评审方式,专家组复审、评委会审定采用会议评审方式。
第十八条 形式审查与受理。由审查专家对申报资料完整性、符合性进行审查,提出形式审查意见,符合申报条件的予以受理。
第十九条 专家组复审。复审实行主、副审制。复审专家组按土建工程、机电与金结工程、其他工程3个专业分为若干小组,每项工法指定1名主审和2名副审,对通过形式审查的水利工法进行复审,对每项工法提出复审意见,形成推荐名单,提交评委会审定。
复审内容包括:对申报材料和形式审查意见进行复审,对工法的关键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可靠性、推广应用价值等方面提出复审意见。
专家组复审实行专家回避制度,复审专家不得审查本企业申报的工法。
第二十条 评委会审定。评委会召开评审会议,对当年度的申报情况和专家组复审情况进行审核,对专家组提出的复审意见和有异议的水利工法进行审定,采取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当年度水利行业工法。同意有效票数达到评委会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的为通过。
第二十一条 多个单位同期申报的同类项目,可以同时参加评审,经评委会审定后,根据工法技术原创性和科技创新水平等处理确定。
第二十二条 工程协会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
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并将评审结果报水利部备案。
对公示有异议的,需实名到工程协会举报,工程协会将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七章 评审纪律
第二十三条 申报单位在评审工作中,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行贿送礼。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销申报资格。
第二十四条 评委会委员、专家要秉公办事,严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撤消其评审工作资格。
第二十五条 有关工作人员在评审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行业自律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八章 奖励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工程协会对获得水利行业工法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
第二十七条 工法完成单位可对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工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 已批准的水利行业工法有效期为8年。超出有效期的水利行业工法仍具有先进性的,工法完成单位可重新申报。
第二十九条 已批准的水利行业工法,如发现有剽窃、作假等行为,经核实后,撤消其水利行业工法称号,3年内不再受理其单位申报。
第三十条 工程协会对颁布的水利行业工法编入当年度工法汇编,或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第三十一条 工程协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倡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工法管理制度,指导企业积极开展工法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加快技术积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水利行业工法作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标准之一,应用于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评选、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创建等活动中。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工程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中水协〔2010〕20号)同时废止。
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企业工法申报程序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工法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特制定本申报程序。
第二条 本申报程序所称的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它必须具有先进、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
工法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安装工程三个类别。
第三条 工法分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和企业级三个等级。企业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国家级工法;
其关键技术达到区内先进水平、有较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自治区级工法;
其关键技术达到本企业先进水平、有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企业级工法。
企业根据承建工程的特点、科研开发规划和市场需求开发、编写的工法,经企业组织审定,为企业级工法。
自治区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由自治区建设厅负责审定和公布。
国家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由建设部负责审定和公布。
第四条 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工法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要根据承建工程任务的特点,制定工法开发与编写年度计划,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工法,应及时总结、组织编写。
第五条 工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概述本工法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技术的鉴定及获奖情况等。
2、特点:说明本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
3、适用范围:说明最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
4、工艺原理:说明本工法工艺核心部分的原理。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说明本工法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6、材料:说明本工法使用新型材料的规程、主要技术指标、外观要求等。
7、机具设备:说明本工法所必需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工具仪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及合理的数量。
8、劳动组织及安全:说明本工法所需工种构成、人员数量和技术要求,以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9、质量要求:说明本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有关部门、地区颁发的标准、规范名称,并指出本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践效果分析本工法在质量、工期、成本、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应用实例:说明本工法应用的项目名称、地点、开竣工日期、实物工程量和应用数量。一项工法的形成,一般需有三个应用实例。
按上述内容编写的工法,层次要分明,文字要简练,数据要准确,其深度应满足指导项目施工与管理的需要。
第六条 工法的申报、评审、认定和管理,采取自下而上的申报程序和分级管理的办法。企业级工法和自治区级工法的审定工作分别由企业和自治区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工法审定委员会评委人数由组织审定单位确定,一般为5~7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评委不得少于50%。审定工法时,专家们应根据工法的技术水平与技术难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用价值与推广应用前景、编写内容与方案水平综合评定工法等级。
第七条 自治区级工法由企业申请,各盟市建设主管部门推荐,自治区建设厅负责评审。自治区级工法每年9月1-5号受理一次。
申报自治区级工法,须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1、《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施工工法评审意见书》一式六份;
2、《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省级施工工法关键技术鉴定意见书》一式六份
3、《内蒙古自治区 年度自治区级工法申报汇总表》一式一份和Word文档磁盘一份;
4、工法文本(按第六条格式编写的打印件一式六份和Word文档磁盘一份);
5、专业技术情报部门提供的科技查新报告;
6、企业工法批准文件;
7、关键技术的鉴定证书、工程应用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等有关证明材料;
8、介绍工法的演示光盘。
申报企业要对所申报工法的真实性负责,自治区建设厅在自治区级工法评审时要对所申报工法联网查新。
第八条 工法的审定程序:
1、对申报资料进行初审;
2、工法主要完成人结合幻灯片或多媒体等形式进行现场发布;
3、评委针对有关问题提问;
4、评委提出现场评审结果。
第九条 经工法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企业级、自治区级工法,分别由企业和自治区建设厅批准公布。经公布的企业级工法可申报自治区级工法。经公布的自治区级工法才能申报国家级工法。原则上每年评审自治区级工法不超过50项。
第十条 企业要根据承建工程任务的特点,编制推广应用工法的年度计划。工法可作为技术模块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标书文件中直接采用。工程完工后要及时总结工法的应用效果。企业要注意技术跟踪,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工法在应用中的改进,及时对原编工法进行修订,以保持工法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工法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工法的开发、编写、审定等费用应从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中支出。
第十一条 各盟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工法的推广应用工作,要加大工法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手段宣传工法的基本知识和已实行工法企业的典型经验。要把企业实行工法的效果,作为考核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资质动态管理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要把工法作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对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法的企业,应予优先考虑。
第十二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对开发和应用工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应给予表彰。
企业应对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工法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并作为业绩考核和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级工法者应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工法的管理与推广工作有显著成绩者,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奖金从企业奖励基金中列支。
第十三条 工法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企业在申报自治区级工法和国家级工法时,其保密部分可作为附件送审,评委不得泄密。工法在对外宣传和公开发表时,其保密部分可以删除。
第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新建、改建、扩建活动的企业。
第十五条 本申报程序由自治区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申报程序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参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根据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章程,结合水利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为水利水电行业建设工法,是指以水利水电工程为对象,施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将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划分为土建工程、机电与金结工程、其他工程3个类别。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的申报、评审和成果管理。
第四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受水利部委托,承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工作。
第五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由施工企业申报,由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水利部备案后公布。
第六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原则上每2年评审一次。
第七条 申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工法的关键性技术应处于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内领先水平,工法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工法至少经过两个工程的应用,并得到建设单位认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第八条 企业申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中央和水利部直属单位企业直接到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申报;
流域管理机构所属企业须由流域管理机构出具推荐意见后申报;
其他企业由注册所在地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利工程行业自律组织出具推荐意见后申报。
第九条 两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可联合申报,同时要明确主要完成单位。
第十条 多个单位同期申报的同类项目,可以同时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工程完成时间、专利号时间和科技创新水平等来确定申报单位排序,征求申报单位同意后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编写内容要齐全完整,应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与资源节约、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
第十二条 工法编写应层次分明、数据准确可靠、语言表达规范、附图清晰,应满足指导项目施工与管理的需要。
工法中若涉及需保密的关键技术,应在申请专利后申报,在编写时可以省略,但需注明专利号。
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包括: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申报表;
(二)工法具体内容材料;
(三)由科技查新机构出具的科技成果查新证明材料;
(四)由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部门出具的关键技术评价(鉴定)证明材料;
(五)其他证明材料。
2 第十四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成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评审委员会,下设土建工程、机电与金结工程、其他工程3个专业评审组。
第十五条 水利水电工法评审程序:
(一)工法评审实行主、副审制,由专业评审组组长指定每项工法主审1人、副审2人,主、副审审阅申报材料,提出基本评审意见。
(二)专业评审组审查材料,查看工程施工影像资料,听取主、副审对工法的基本评审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初审意见。
(三)专业评审组初审通过的工法项目提交评审委员会审核,评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业评审组初审意见,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有效票数达到评审委员会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的为通过。
(四)评审委员会提出审核意见,并由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五)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将评审情况报水利部主管司局备案。 第十六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对工法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经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对符合申报国家级工法条件的工法予以推荐。
第十七条 已批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有效期为6年。
第十八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对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工法所有权单位应对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工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如发现已批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有剽窃作假等问题,经查实后,撤消其工法称号,3年内不再受理其单位申报工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xxxxxxxxxxxxxxx工法
工法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
1 前言
简述工法概况、形成过程、推广应用概况、技术鉴定或技术可靠性证明情况和有关获奖情况。
2 工法特点
说明本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与同类工法相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益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
说明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施工环境、工期、质量、造价等条件,适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
4 工艺原理
从理论上阐述本工法施工工艺核心部分及管理的基本原理,着重说明关键技术形成的理论基础。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说明本工法的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相应的施工机具和操作方法,同时说明所采用的施工管理方法和措施,显示本工法的先进性和创新点。必要时应附图表说明。
对工法中的专利技术或决窍技术属保密范畴的,可说明其代号或作简要描述。 6劳动组织
阐述本工法实施过程中劳动组织情况,主要包括:需要的工种及合理的劳动组织人数,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
7 机具设备
说明主要施工机具、设备、仪器等的名称、规格、型号、能量消耗和合理的配备数量等。
对使用新型材料,要说明其主要技术指标。
8 质量控制
说明本工法应执行的工程质量标准和达到工程质量标准应采用的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9 安全措施
说明遵照有关安全法规,结合本工法的具体情况,应采取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措施。
10 效益分析
说明本工法与同类工程采用常规施工方法相比较,在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具有哪些优越性,通过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对比,对本工法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客观评价。
11工程实例
列举本工法应用于工程项目上的工程名称、概况,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内容在上述十一条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条款,但不得缺项。
一、工法编写格式
(1)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3cm、右2.0cm ,页眉1.75cm,页脚1.75cm。
(2) 标题: 三号黑体。
(3) 目录:一级目录,四号黑体,子目录,小四黑体。
(4) 正文:小四宋体,1.5倍行距。
(5) 图名、表名:五号黑体,表格文字,五号宋体。表格外边框11/2,宽度v2磅,表格宽度15cm.
(6) 页眉:小五号宋体倾斜加粗,页码右下脚,小五号宋体加粗。
1.1
1.1.1
1.1.1.1
(1)
①
A、
a、
正文:工法编写的层次要求,若层次较少,红色的层次可不要。
1盾构工法
盾构工法主要是通过盾构及内部的土压力或者泥水压力与作业在开挖面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保持平衡的方法取得开挖面的稳定,同时使用坚固的盾构外壳支撑着隧道周边地层,在盾构内部进行开挖和衬砌的施工,通过重复这样的过程建造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隧道设计主要包括管片设计,盾构选型及其始发到达井的设计,盾构的构造及设计等。
1.1盾构隧道管片选定及设计
盾构管片设计一般是通过容许应力设计法来进行的,但其主要是依靠经验进行的技术考虑,而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依据安全系数直接考虑荷载及材料的不均一性及不确定性,也逐渐开始在盾构管片设计中应用。
盾构隧道的衬砌通常由一次衬砌与二次衬砌所组成,其中一次衬砌是由管片在接头处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的,而二次衬砌是在一次衬砌内侧现浇混凝土而成。对于管片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要选择合适的管片类型、接头方式,还需要按隧道的横断面方向及纵断面方向分别来进行设计。管片作为一次衬砌必须要具备极强的密封防水性能。目前国内对于二次衬砌的设计及应用并不广泛,但其在偏离中轴修正,防水、防腐蚀、防震,抗浮加重及补强加固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
1.1.1管片类型、接头方式的选择
盾构隧道的管片按材质及形状分类,主要有钢管片、球墨铸铁管片、钢筋混凝土(RC)管片和复合型管片等。管片种类的选定必须按照对象隧道的用途及地基条件充分考虑。这些种类的管片在工程中已广泛应用,例如在武汉地铁越长江盾构隧道江中段联络通道中,钢管片作为主隧道(柔性结构)与联络通道(刚性结构)的连接部位(王士民[1]);
球墨铸铁管片[2]具有管壁薄、韧性好、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这种新型材料也将逐渐应用盾构隧道建设中;
南京长江隧道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平板型预制管片。
接头方式的选择包括对接与紧固方法的选择。管片对接方法主要有全面对接式、部分表面对接、键式、搭接式以及凹式,紧固方法主要有直螺栓、弯曲螺栓、斜螺栓、贯通螺栓以及榫头连接等。何
川等[3]对比分析了直螺栓、斜螺栓和弯螺栓在全面式对接式管片的抗弯性能和承载能力。
1.1.2管片结构设计
通常情况下,按相对于横断面方向的设计来决定管片断面。根据设计条件,已确定荷载,选择一种适当的计算方法,对管片截面进行内力计算及校核。在主要荷载及附加荷载作用下对构件进行设计计算。管片截面内力计算是管片设计的核心内容,现主要的计算方法有惯用法,修正惯用法,多铰接环以及梁弹簧模型方法等。
惯用计算法是将管环作为与管片有相同刚度的刚性均一的环,忽略管片接头的存在来评价管片的,而修正惯用法引入了抗弯刚度的有效率 及弯矩的增减率 两个参数,计算结果比惯用法更接近实际。多铰接环法是将管片作为铰接来进行评价。梁弹簧模型法是将管片主断面作为梁进行模型化处理,将管片接头作为回转弹簧进行模型化处理,将环接头作为抗剪弹簧进行模型化处理的方法。
近年来,也有许多新的计算方法提出,例如朱伟等[4]围绕盾构衬砌管片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壳–弹簧设计模型;
苏宗贤,何川[5]提出了在地层-结构模式下的壳-弹簧-接触计算模型;
彭益成等[6]提出了壳–接头模型。
1.1.3管片抗震设计
管片抗震设计分为隧道纵断面方向和横断面方向的抗震设计。对于只有一次衬砌的隧道的抗震结构模型在横断面方向可分为框架结构模型及二维动态分析模型,在纵断面方向可分为梁结构模型和FEM模型,对于有二次衬砌的隧道则需要先确定两层衬砌的相互关系。
盾构隧道管片抗震设计方法大致有如下两种:(1)忽略隧道,将求得的地震时地基的变位全部或做若干折减作用于隧道上,再求解对照检查所产生的截面内力及变形量;
(2)地基与隧道耦合求解,直接对照检查隧道产生的截面内力及变形量。
国内对于盾构隧道纵断面方向的抗震设计方法在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例如邵润萌、雷扬[7]基于反应位移法对盾构隧道进行了纵向抗震分析;
耿萍、何川等[8]采用三维时程响应法对隧道纵向抗震加以计算分析,并成功应用于越长江盾构隧道工程;
赵伯明等[9]采用等价连续化模型进行盾构隧道纵向受力分析。
在隧道横断面方向的抗震设计也有一定的研究,陈勇勤[10]采用了地震系数法对某城市的越江盾构隧道横断面结构进行了抗震分析。
1.1.4 管片防水设计
目前管片防水方法从材料上,主要可分为防水板(膜),混凝土防水和橡胶等密封材料进行防水。
防水板(膜)一般用于复合衬砌防水,防水层设于一次支护与二次模注之间。杨其新等[11,12]对喷膜防水技术进行了研究;
常炳阳[13]通过试验考察了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材料的性能。朱祖熹[14]分析了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以及其在施工上的优势。
管片的自身防水主要是采用高抗渗等级(>S8)的防水混凝土来实现的。王育江等[15]对混凝土衬砌进行研究;
陈月顺[16]采用透水法研究了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
刘杰胜[17]认为参入有机硅可有效改善水泥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
李厚祥等[18]研制出一种适用于隧道衬砌的WPSCC(自密实防水混凝土)。
橡胶防水是盾构隧道的主要防水措施,可分为三元乙丙弹性橡胶密封垫、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以及两者复合型止水条。其主要通过胶条间的挤压来达到防水密实的效果。向科 [19]等提出了盾构隧道管片弹性密封垫断面的主要设计参数;
朱祖熹[20]认为我国宜采用多孔、特殊断面弹性橡胶密封垫和遇水膨胀橡胶的复合型式;
朱伟[21]通过试验证明三元乙丙弹性橡胶具有良好的长期防水性能;
刘建国[22]得到了遇水膨胀橡胶在空气中与水中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1.2 盾构选型、始发井及到达井设计
盾构选型是盾构法隧道能否安全、环保、优质、经济、快速建成的关键工作之一,所选的盾构形式要尽量减少辅助施工法确保开挖面和适应围岩条件。盾构隧道始发井及到达井的设计主要是对其形状尺寸及挡土墙的设计。
1.2.1 盾构选型
盾构选型时,应综合分析影响盾构机选型的主要因素,如地质条件、地下水及地面情况、隧道断面尺寸、隧道长度、隧道线路、工期以及施工过程
的开挖和衬砌形式等问题[23]。盾构选型主要是根据地层的渗透系数、颗粒级配、地下水压等因素决定的。
通常,当地层的渗透系数小于 10
7 m
/ s时,可
以选用土压平衡盾构;
当地层的渗透系数在 10
7~ 10
4 m
/ s之间时,既可以选用土压平衡盾构也可以
选用泥水式盾构;
当地层的透水系数大于 10
4m
/ s
时,宜选用泥水盾构。根据地层的颗粒级配进行选型时,黏土、淤泥质土适用土压平衡盾构进行掘进;
砾石粗砂适用泥水盾构进行掘进;
粗砂、细砂可使用泥水盾构,经土质改良后也可使用土压平衡盾构。以地下水压进行判断依据时,当水压大于0.3MPa时,适宜采用泥水盾构。在实际工程中,盾构选型还要考虑经济,安全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量。
在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24]中,其地层渗透系数大于 10
4 m
/ s ,采用了泥水盾构;
在大连市地铁2号线[25]施工中,其土体渗透系数处
于 10
7 ~ 10
4 m
/ s 在土压泥水盾构都可行的情况下,选用了土压平衡盾构;
在广州地铁二号线[26]施工中采用了盘形滚刀和标准割刀组合布置刀盘的复合盾构。在杭州地铁[27]盾构选型中从工程设计条件和土层渗透性来分析,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均可,但从施工工期和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土压平衡盾构较为适合。
1.2.2始发井及到达井设计
决定始发到达井的尺寸需要考虑盾构拼装尺寸,盾构掘进的必要尺寸,材料及切削土砂搬运设备尺寸和盾构隧道用途上的必要尺寸。通常始发到达竖井的必要内空尺寸多半都是由盾构掘进的必要尺寸决定的。始发到达井中的挡土墙主要分为预制板桩方式和现浇方式的挡土墙,对于预制板桩方式,当掘进深度比较浅时使用钢板桩;
当比较深时多半采用钢管板桩挡土墙。就现浇方式而言当掘进深度较浅时,使用柱列式连续墙、泥水固化墙;
当掘进深度较深时,有使用地下连续墙及沉箱的倾向。
盾构始发到达井的结构设计主要取决于其所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竖井的功能和施工方法。在软土或软岩地层中,国内外盾构工作井常采用沉井或复合式结构形式[28-34];
在坚硬的岩石地层建造的竖井多采用基于新奥法的喷锚衬砌多 [34-37]。周晓军等[38]在西江盾构隧道工程中成功设计了以地下连续墙和喷锚支护与内层衬砌相组合的竖井结构。盾构工作井加固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深圳地铁二号线[39]盾构隧道施工中提出了选用两道800mm厚素混凝土墙并配以搅拌桩对盾构隧道始发洞口土体进行联合加固的技术方案。
1.3盾构的构造与设计
1.3.1 盾构主体设计
盾构主体设计主要包括盾构外径、长度的设定以及盾尾密封。
盾构的外径是由管片外径加上壁后注浆间隙与盾尾钢壳的厚度来决定的。决定壁后注浆间隙大小的要素主要有盾尾的变形量,土水压力下管片的变形量,管片的倾斜,管片外径的容许误差等。盾尾钢壳的厚度,可以按照所产生的土水压力进行设计。盾构的长度是左右盾构推进时灵敏性的重要因素,长径比是评价盾构长度的主要指数之一。
盾尾密封,要求具有耐压性、耐久性、对拼装的管片之间产生错缝的追踪性,以及破损更换时的容易程度。为此开发出了以金属刷为材料的密封,现基本上都在盾构中得到应用,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结构材料的盾尾刷不断出现在工程当中。李奕等[40]设计的新型盾尾刷采用压紧板采用弧型结构,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盾尾刷存在的问题,减少了盾尾泄漏现象。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盾尾刷更换问题,赵新合等[41]在江底高水压下采用冷冻法止水,对盾尾刷进行改造和更换的技术。
1.3.2 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
刀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结构强度、耐久性及机能性、土质条件等因素来设计刀盘。刀盘按正面形状分主要有面板式和辐条式两种,其对应的地层条件,适用的盾构机种也不同。刀具由钻柄及刀刃所组成,主要种类有滚刀、切刀、先行刀、周边刮刀、仿形刀等。刀具和刀盘的基本构成了盾构的掘进机构。
同一时间刀盘刀具磨损程度应尽量相近,以及为了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掘进,则需要对刀盘刀具的布置进行一定的试验和理论分析。袁大军、王飞[42,43]等从理论上探究了切桩刀具的选型、适应性设计和布置方法,并开展了盾构直接切削桩基的现场试验,分析了切桩效果及机制、掘削参数特征、刀具损伤规律等,研究表明:切桩宜采用零后角负前角、双面刃的贝壳刀;
提出超前贝壳刀的立体布局
方案以及分次切筋的切削理念。
1.3.3 盾构其他部分的构造与设计
盾构还需要对推进机构、铰接机构、管片拼装装置(举重臂)、后配套台车、附属装置、以及特殊装置进行设计。盾构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现代盾构集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这了就要求盾构各部分构造之间必须要相互协调运作,这也是盾构安全掘进必要条件之一。
1.4开挖面稳定
开挖面稳定是盾构工法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不同盾构机种,其维持开挖面稳定的理论与措施也不尽相同。
对于泥水平衡盾构,在特殊地层的泥水压力,以及泥膜的形成较难控制。国内有许多学者在这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袁大军、刘学彦等[44-49]进行了现场泥水劈裂试验,以研究劈裂伸展现象及其力学机制。试验研制了现场泥水劈裂仪,通过试验结果建立泥水劈裂伸展模型,给出防止泥水劈裂的泥水压力上限设定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泥水劈裂伸展的力学特性不仅与地层性能有关,而且与所选用的泥浆特性有关,为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保证开挖面的稳定,泥水盾构泥水舱中的泥浆必须在开挖面上形成微透水的泥膜,将部分泥浆压力转化为有效应力,泥浆压力才能平衡地层中的土压力和水压力。闵凡路、朱伟等[50]对不同性质的泥浆开展渗透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压力将会在地层中转化为抵抗地层静水压力的孔压、超静孔隙水应力和抵抗地层土压力的有效应力。魏代伟[51]又指出泥膜的形成时间是影响泥膜能否有效支护开挖面稳定的重要因素。刘成、孙钧等[52]对泥膜的形成做了二维基础上的理论分析。
在土压平衡盾构方面,戴仕敏[53]进行了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控制研究,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外滩通道工程和迎宾三路隧道新建工程;
徐长胜[54]研究了在粘土卵石地层中开挖面稳定性问题。
1.5盾构掘进控制设计
1.5.1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对保证掘进的效率和掘进过程的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掘进参数与地质条件往往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掘进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对盾构隧道状况做出正确判断。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穿越古城区,地下水位较高,透水性强,袁大军等提出了盾构通过时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并给出了掘进速度、浆液材料组成与配比、注浆量及注浆时机的控制标准;
潘庆明[55] 通过盾构掘进参数分析,得到了硬岩段及地层转换时施工参数的变化规律;
肖超等[56]依托长沙市南湖路隧道工程,对盾构穿越地层裂隙密集带掘进参数进行了控制;
张细宝等[57]依托南昌地铁1号线盾构工程对土压平衡盾构穿越抚河的掘进参数进行分析整理。
1.5.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盾构的姿态控制是盾构掘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盾构姿态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以隧道设计轴线为目标,偏差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同时在掘进过程中进行盾构姿态调整确保不破坏管片。
在南京长江隧道[58-61]施工中,合理控制了大直径盾构的掘进姿态。大直径盾构,与小直径盾构相比,大直径盾构若在推进过程中偏离设计轴线或姿态不良,造成的后果会更为严重,此工程设计经验成功应用于扬州瘦西湖隧道、南京地铁十号线大盾构越长江区间、广深港高铁益田路隧道和深港隧道等国家省市级重大工程项目中。王晖等[62] 提出了影响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姿态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措施。龚国芳等[63] 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为盾构失准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1.6 盾构工法展望及发展方向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越江跨海隧道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越江海隧道由于其独特的不受气候影响、通行能力稳定和抵抗战争破坏强等特点,日益为城市、地区、甚至国家之间的重要连接手段和交通命脉。同时越江海隧道具有水压高、地质条件复杂、距离长等特点,一旦建设中发生事故,或是运行中出现应对灾害能力不足的情况,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我国很多越江海盾构隧道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然而目前已有的抗震设计方法不能全面、有效的反映和揭示盾构隧道的抗震特性。
因此,揭示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安全和正常运行的科学规律,建立确保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安全以及正常运行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形
成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建造、运行安全以及
健康服役的控制理论迫在眉睫。
参 考 文 献
[1]
王士民, 何川, 高云龙.高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联络通
道及集水井施工力学行为研究[J].铁道学报, 2012, 34(7): 108-114.
[2]
张磊, 韩阳, 范量.浅析球墨铸铁管在城市管道中的应
用及前景[J].山西建筑, 2008, 34(14): 31-33.[3]
何川,周济民,封坤,肖明清.基于接头非线性抗弯刚度
的盾构隧道迭代算法的实现与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12,03: 166-173.
[4]
朱伟, 黄正荣, 梁精华.盾构衬砌管片的壳–弹簧设计
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06, 28(8): 940-947.[5]
苏宗贤, 何川.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分析的壳-弹簧-接触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 2007, 24(10): 131-136.
[6]
彭益成, 丁文其, 朱合华, 等.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壳
-接头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10): 1823-1829.
[7]
邵润萌,雷扬.基于反应位移法的盾构隧道纵向抗震分
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S2:260-265.
[8]
耿萍, 何川, 晏启祥.水下盾构隧道抗震设计分析方法
的适应性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7.
[9]
赵伯明, 苏彦.盾构隧道的纵向地震响应[J].中国铁
道科学, 2009, 30(5): 59-64.
[10] 陈勇勤.盾构隧道结构横向抗震设计关键技术探讨[J].
铁道建筑, 2013 (10): 44-46.
[11] 杨其新,刘东民,盛草樱等.隧道及地下工程喷膜防水技
术[J].铁道学报,2002,24(2):83-88.
[12] 杨其新,常炳阳,刘东民等.隧道力环境下防水膜防水性
能损伤的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13(4):487-491.
[13] 常炳阳,杨其新,刘东民等.隧道及地下工程喷膜防水材
料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08,(8):15-19.[14] 朱祖熹.喷徐聚脲防水涂料在地铁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J].中国建筑防水,2010,(21):43-48.
[15] 王育江,钱春香,王辉等.隧道混凝土防水性能研究[J].现
代隧道技术,2009,46(1)
[16] 陈月顺,曾三海,李厚祥等.隧道自密实防水混凝土抗渗
性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5,(5):18-20.[17] 刘杰胜,郑雄贞,邹民虎等.“刚性防水和混凝土结构自防
水”系列报道之七有机硅改性混凝土防水抗渗性能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13,(2):8-10.[18] 李厚祥,唐春安,熊健民等.隧道防水新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J].混凝土,2006,(3):33-36,83.[19] 向科,石修巍.盾构管片弹性密封垫断面设计与优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4(2).[20] 朱祖熹.当今国内外盾构隧道防水技术比较谈[J].地下工程与隧道, 2002,(1).[21] 朱伟,钟小春,秦建设,等.盾构管片接缝防水材料防水耐久性实验及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07(2):281-285.[22] 刘建国.盾构隧道遇水膨胀密封带接触压力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6):1122-1125.[23] 宋克志, 王梦恕.浅谈隧道施工盾构机的选型[J].铁道建筑, 2004 (8): 39-41.[24] 陈馈.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盾构选型[J].建筑机械: 上半月, 2007 (06S): 36-39.[25] 冯欢欢, 陈馈, 王助锋, 等.大连富水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 2014, 51(001): 186-191.[26] 丁志诚, 张志勇.广州地铁隧道施工中的盾构选型及盾构改进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12): 1820-1823.[27] 沈林冲, 张金荣, 秦建设, 等.杭州地铁 1 号线盾构选型探讨[J].铁道建筑, 2011 (7): 66-69.[28] 夏明耀,曾进伦.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29] 周晓军, 周佳媚.城市地下铁道与轻轨交通[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30] 刘建航,候学渊.盾构法隧道[M].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1.[31]陈宏宇, 高颖涛, 史岩.逆作法施工在盾构竖井施工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2008, 35(1): 78-80.[32] 于澎涛, 王江涛, 龚浩.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深竖井逆作法施工技术[J].人民黄河, 2009, 31(11): 91-92.[33] 姜云申, 郭盛, 匡三毛.逆作法在地铁盾构井深大基坑中的应用与分析[J].山西建筑, 2011, 37(28): 66-67.[34] 张兆军, 贺善宁.复杂条件下盾构改造竖井的设计与施工 [J][J].隧道建设, 2009, 29(6): 683-688.[35] 薛锐, 郭家宝.成都地铁 2 号线将军衙门站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J].山西建筑, 2009, 35(20): 123-125.[36] 王平化.SMW 工法在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安庆长江穿越盾构隧道始发竖井的应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9 (1): 85-93.[37] 杜伟, 张礼旭, 寇宝庆, 等.新奥法在盾构竖井中的施
工技术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3): 69-70.[38] 周晓军, 于鹤然, 胡鸿运, 等.广东天然气管网西江盾
构隧道竖井设计与施工[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 4: 030.
[39] 陈学军, 邹宝平, 易觉, 等.富水软弱地层盾构隧道始
发洞口土体加固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 2010, 47(4): 73-79.
[40] 李奕, 钟志全.一种新型盾尾刷的设计与应用[J].建筑
机械化, 2011, 32(1): 82-84.
[41] 赵新合, 陈馈.钱塘江底承压水层盾尾刷改造及更换
技术[J].建筑机械化, 2010 (8): 66-68.
[42] 王飞,袁大军,董朝文等.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
土桩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13,32(12):2566-2574.
[43] 王飞,袁大军,董朝文,韩冰,南好人,王梦恕.盾构直接切
削大直径群桩的刀具配置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12:127-135.
[44] 刘学彦,袁大军.盾构掘进过程中防止泥水劈裂的泥水
压力设定[J].土木工程学报,2014,05:128-132.[45] Xue-yan LIU,Da-jun YUAN.An in-situ slurry fracturing
test for slurry shield tunneling [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4,07:465-481.
[46] 刘学彦,袁大军.泥水劈裂试验伸展现象的力学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07:1434-1442.
[47] 刘学彦,袁大军,郭小红.现场泥水劈裂试验及应用研究
[J].岩土工程学报,2013,10:1901-1907.
[48] 袁大军,黄清飞,李兴高,郭璇,小泉淳.盾构掘进黏土地
层泥水劈裂伸展现象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05:712-717.
[49] 袁大军,黄清飞,小泉淳,王梦恕.水底盾构掘进泥水喷
发现象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11:2296-2301.
[50] 闵凡路,朱伟,魏代伟,夏胜全.泥水盾构泥膜形成时开
挖面地层孔压变化规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04:722-72 7.
[51] 魏代伟,朱伟,闵凡路.砂土地层泥水盾构泥膜形成时间
及泥浆压力转化率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02:423- 428.
[52] 刘成,孙钧,赵志峰,赵联桢.泥水盾构泥膜形成二维理
论分析[J].岩土力学,2013,06:1593-1597+1628.[53] 戴仕敏.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J][J].施工技术, 2011, 40(18): 1-5.
[54] 徐长胜, 李婷.土压平衡盾构在粘土卵石层中的掘进技术[J].建筑机械化, 2011, 32(6): 70-72.[55] 潘庆明.全断面硬岩及地层转换时地铁盾构隧道掘进参数分析与优化控制[J].铁道建筑技术, 2013, 8: 005.[56] 肖超, 阳军生, 李科, 等.穿越湘江地层裂隙密集区域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掘进参数控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3, 10(5): 40-46.[57] 张细宝, 翟圣智, 胥明, 等.南昌地铁土压平衡盾构穿越抚河掘进参数控制[J].中外公路, 2014, 34(003): 209-212.[58] 郭信君,闵凡路,钟小春,朱伟.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难点分析及关键技术总结[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10:2154-2160.
[59] 肖明清.南京纬三路长江隧道总体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9,05:1-5+12.
[60] 付道兴.南京长江隧道复合地层及江中冲槽段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9,06:78-81.[61] 夏国斌, 韩风险, 王玉泽, 等.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3 (6): 1-5.[62] 王晖, 竺维彬, 李大勇.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的姿态控制[J].施工技术, 2011, 40(10): 67-69.[63] 龚国芳, 洪开荣, 周天宇, 等.基于模糊 PID 方法的盾构掘进姿态控制研究[J].隧道建设, 2014, 34(7): 608-613.[64] 袁大军, 小泉淳.盾构工法的新动向[J].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4.[65] 黄怀宁,袁大军.输水隧洞PC-Net预应力混凝土管片衬砌设计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01:127-134.[66] 张凤祥.选择盾构工法的一些考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01:86-91.[67] 刘宣宇.盾构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施工技术, 2013 (1): 20-23.[68] 朱伟, 胡如军, 钟小春.几种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方法的比较 [J].地下空间, 2003, 23(4).
学法用法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一)建立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入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工作,立足于各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二)完善“两个制度”
1、学生的学法制度。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将法制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的通知》中关于“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开设”要求,并结合青少年学生学法计划内容,组织进行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2、学法情况考评制度。学校每学期、每学年都要组织对学生学法用法的情况进行考评,对学生的学法守法情况要写入学生的操行评定内容。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两个专题”教育活动
1、开展一次“自护”专题教育活动。未成年学生自护教育是维护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提
高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未成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未成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和社会保护功能的自觉性,是防止未成年学生遭受人身伤害最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必要的自护知识和技能,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2、开展“一帮一”教育和矫治工作。针对个别未成年学生进入网吧、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不道德网络聊天等突出问题,开展“一助一”青少年同伴教育。培养青少年文明上网的骨干,运用身边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同伴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加强课余时间的监督和辅导。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要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制定帮教计划,通过 “一帮一”形式,共同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二)做到“四个结合”
1、法制教育与健康教育要有机结合。根据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必须“把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等知识,统一融入到学校法制教育中,将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列入中小学的课程”及《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或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2、法制教育与“警校共建”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
长的积极作用,发挥其社会效应功能,努力创办好法制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有法制副校长参加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会议,规划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并要求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解,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增强。
3、法制教育与特殊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相结合。由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犯罪现象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要切实做好控制学生流失,加强对待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观念,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4、法制教育与创建“文明平安学校”活动相结合。抓好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遏制学生违法犯罪,是“文明平安学校”创建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把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文明平安学校”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法制教育的形式和观念,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果,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
(三)强化“五个工作”
1、增强依法治校的意识,加强学校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积极研究和解决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学校法制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常规管理,切实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要健全教师家访制度和对不到校学生的追踪制度。要把教师家访列入对班
主任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特殊学生要定期家访,学生不到校要及时追踪了解,及时动员回校。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学校要对学生开展遵纪守法的专题教育,防范于未然。
2、进一步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积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是学校法制教育的新课题。针对营业性网吧容易产生“信息污染”,造成中小学生迷恋网吧、道德弱化等问题,充分发挥校园网资源,定期向学生开放,正确引导;
对少数沉湎于不健康网吧,导致逃学、辍学,甚至违法犯罪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避免不健康网吧对中小学生的腐蚀。
3、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样的心理困惑。如不能及时引导,极易形成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违法犯罪。积极实施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防微杜渐。
4、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
习和生活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环境建设,重视发挥班会课、电视新闻、墙报、画廊、黑板报及广播等阵地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在校园内逐步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5、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管理网络,形成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法制副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网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证,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积极配合公安、文化、司法等部门,持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网络。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法制讲座、座谈会等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建立一种内在的法律信念,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氛围。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清开设法制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2、宣传发动,广泛展开。学校要深入进行学生法制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学生学法讲法用法的自觉性。要在开好法制课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板报、演讲、班(队)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3、多方结合,注重实践。要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与实施依法治校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学生学法用法实践活动。
大望亭小学
2013.3
学法用法工作计划
为全面深化我村“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落实好“法律进农村”的法制宣传活动,重点提高农村广大人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增强其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带动和促进农民普法教育的开展,有效的化解农村社会基层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眼构建和谐农村的客观需要,以提高农农民的法律素质为目的,进一步增强村“两委”成员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不断提高其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同时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平安创建示范村”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学习内容
农村社会比较复杂,村“两委”成员的学法内容要把那些事关农民群众权利义务,与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内容,广大群众也同时进行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深入学习,学以致用。以“六五”普法规划为
基础,全面展开,突出法律知识学习的关联性、针对性。
1、重点开展学习《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2、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和监督机制,重点学习《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农民群众权利义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3、积极学习与农民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有关的法律知识,包括《农业法》、《土地承包法》、《水法》、《森林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等。
4、学习《土地管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环境保护法》等,使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与维护社会稳定有关的法律知识。
6、宣传学习《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合同法》、《劳动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人们群众生活和经商相关的法律知识
7、社会类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是学习《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权益保障法》等。
三、工作要求
1、成立村“两委”成员学法用法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切实将这次学法用法活动的各项措施
落到实处。
2、思想上重视,将学法活动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来增强村“两委”成员和广大人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其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也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学法、懂法、守法,避免和减少农村社会矛盾纠纷。
3、规范学习措施,全面有效的进行学法用法活动。村两委成员和广大群众在学法的同时要做到“学习有计划,会议有记录,总结有笔记”,有效的进行学法用法活动。
4、创新形式,健全机制,认真落实学法用法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的形式,村两委成员要积极参加。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有线广播、法制图片、标语、宣传栏等法制宣传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和培训。
政法工作计划
法警工作计划
法院工会工作计划
工会普法工作计划
法规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