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迅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发言稿 >

利他发言稿

| 来源:网友投稿

大家好:

胡景涛主席说: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立即为耻。

这个口号似乎喊了很多年,当然也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说、并且大力倡导?原因很简单,我们民族已经失去很多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东西。

然而,我今天并不是来批评我们的民族劣根性的。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利己与利他”。

“以团结互助为荣”——也就是利他,当然无可非议。毕竟人是社会型的动物,我们需要在相互帮助中走向共荣。也就因为人是社会型的动物,所以我们会损人、进而利己。我们总是很喜欢把损人利己放一块儿讲,其实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这就好像老鼠不一定会被猫吃,猫有时候也会被老鼠整蛊。于是便出现了令少年时候我们着迷不已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

但是,在我看来,团结互助并不一定就是就是很光荣的事情。反面教材有很多,比方说,向来以团结、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在二战中希特勒的迷药中集体犯下了人类史上最大的犯罪活动,屠戮了无数无辜的生灵。同时,在给人类带来这场空前的浩劫之后,德国人并达有得到之前的“利己”的目的。再比如,二战中无数的日本青年为了报效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远赴中国及东南亚各国进行所谓 “大东亚共荣”计划。结果不仅给被侵略国带来巨大灾难,亦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这些都是打着“利他”的幌子,实际上做的却是“损人”的勾当,结果都没有达到“利己”目的。

我们会说,他们这是犯罪,他们都违反了最基本的人类伦理。但这仅仅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假如我们也身处那个时代、那个国度,你会在那个集体狂热的年代里做一个坚持自我的勇士么?

“团结”这个词总是离不开“集体主义”的。当然,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文明有别于西方文明的表现之一。但是,诚如我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人们,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很容易在国家集体主义或者人类正义感的召唤下做出挽救国家和民族,或者拯救人类的正义的举动,譬如“五四运动”,譬如60年代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对集体主义的盲从、对“团结”毫不犹豫的认可,很容易被人利用,进而导致集体的罪恶。然而灾难过后,你无法去谴责施暴者,他们反驳的理由很简单——我们被骗了;
当年太小了、不懂事诸如此类的借口。是啊,当一个民族集体犯下罪恶的时候我们能去谴责谁呢?我们不能谴责谁,或许我们只能谴责那个时代。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集体永远代表着进步,代表着科学,代表着大部分人利益。集体之于个人,就像政治书上所讲,就是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可是对于被排除在集体之外的人呢?我们就以集体的名义对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专政。可是这样做对吗?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我的主题不是“利他与利己”么?政治书上对“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句话的阐释,毫无疑问,是全人类都认为正义的、无可辩驳的真理。但是,它忘了,即便是再伟大的领袖也会指错方向,即便再伟大的集体也会走入歧途。请大家思考:要是一个国家大部分人团结起来做一些在他们看来对那一小部分人有益的事情。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呢?我想应该是符合的。然而事实上,这种行为却不为那小部分人所认可,这是否符合人类的基本道德呢?大家都是明辨是非的人,自有评判。“文革”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所以我说,“利他”不一定就是好的,进而言之,“团结互助”

也并不是一件那么光荣的事情。

其实,“利己”并不就是多么自私无比、十恶不赦的事情。这就是人之本性。一个人有权利做出一些对自己有利,同时对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不构成威胁的事情。如果一个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国家,居然做不到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共同富裕”便永远只会在不可预期的未来向我们招手。所以,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在电视、网络、报纸上看到某地再次发生因强拆引发的自焚惨案时,我们会对死者表示同情。为什么?是出于对死亡本身的悲哀么?不是。因为我们从心底里认可人类在不触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捍卫自己的合法财产。这也是“集体对个人施暴”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像政治书上所讲的那样)坚决否定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但是,我们决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一切利己行为统统扔进垃圾箱。

既然我不否定利己的做法,那么,究竟怎样的利己行为不值得提倡呢?若是损人而利己——损人的行为在前,利己在后。就像旧时小人告发革命者来取悦主子,抑或地主恶霸强占民女之类的。我们要坚决否定,并施以(我们过去常挂在嘴边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若是利己而损人——因为维护自己的合理正当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样把“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我们要给予他们正义的支持,即便利益被损者是一个强大的集体。

有人会说,诶,你说的似乎更像一个法律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可是,我想问,究竟什么是法律?法律不就是为社会大部分人所认可,并集体签字的成文的道德契约么?如果连法律都敢违反,那么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道德问题啊。最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愿各位单身的朋友早日脱离集体光棍的苦海,找到自己的极乐世界。希望各位认真独立思考 ,真正理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含义,做一个灵魂高尚的人。

谢谢!

李文睿改于2011-11-11

学习雷锋精神 核心是利他主义,“利他主义”英语怎么说?

雷锋,今年两会再度成为热词。雷锋,一位普通中国人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为外部世界熟知。雷锋精神,一种充满真善美的道德情怀,正越来越强烈地在地球村引起共鸣。

雷锋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体现着社会主义的道德责任和道德良知,体现着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所应当具备的价值观、公德观、人生观、职业道德精神和人格理想信念,而雷锋精神的内核是利他主义。

我们来看相关英文报道:

The celebration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Lei Feng Day should serve as a reminder to others that altruism is always neceary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That fact that Lei Feng is still remembered today, should inspire us to see beyond our own self-interest and to realize that making others happ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own happine.

纪念学雷锋日五十周年应当有助于提醒人们,利他主义对和谐社会永远是必要的。雷锋直到今日仍被我们所怀念,这一事实将激发我们超越个人利益,意识到让他人幸福是我们自己幸福的一个重要部分。

【讲解】文中的altruism 即指利他主义,其形容词形式为altruistic,表示利他主义的,无私的。集体主义可以说成collectivism, 爱国主义可以说成patriotism,人道主义可以说成 humanism,不难看出-ism是一个后缀(suffix),可以表示“主义”的意思,类似的还有socialism社会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 feminism女权主义。此外,文中的self-interest 指个人利益。

校园“利他氛围”的案例

场景1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爱心拍卖活动。活动初期由每个班级学生捐赠物品,整理之后对于物品该班同学可以自行定价,而对于捐赠物品的形式没有很大限制。班级同学负责义卖活动的宣传和叫卖,学校提供同一场所,募捐义卖活动的时限是1个小时,整个学校的师生都可以参与到这个迷你的“义卖”市场。最后班级募款所得都将捐赠给红十字会作为善款。

去年,我们班级参与整个活动的人不多,在班委的动员下,只能做到完成任务——每人捐一样东西。然而,一方面,义卖需要的宣传工作,整理定价工作,调配工作参与者寥寥无几,多数同学都只醉心于学习,觉得事不关己。另一方面,看到其他班级有的同学捐赠书籍,有的同学捐赠心爱的礼物,有的同学捐赠食品,有的同学捐赠good idea,捐赠的物品种类多得数不胜数,我的心里实在很不是滋味。

场景2

最近的新闻主要聚焦于雅安地震的灾后救援和伤情报道,看到这些新闻,班级同学流露出一种无所谓的神情和事不关己的态度,让我忧心忡忡。

今年的义卖活动,从我做起,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就整理了一大袋物品——二手物品和一手礼品,并带头介绍对于二手物品的整理清洁工作。同时,我让同学推举了两位认真负责又热心的同学组织本次义卖的策划活动。最重要的是,我时时更新班级捐赠的情况,并把自己的态度告诉大家:“爱心义卖,从我做起,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当大家得知,班级中的那位“低保”同学捐赠了她心爱的名贵皮夹,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甚至连去年不曾参与,不曾捐物的“好学生”都献出了她的爱心,并且帮助宣传委员一起完成宣传海报。

分析

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高尚行为。利他意识不是“填鸭式教学”可以灌输的,是需要大家一起来“激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潜移默化,付诸实践。

当你在电梯里站定后即将“上升”之际,忽然发现外面有人赶来,不妨顺手按一下开门键,使之及时“搭乘”,这就是一种利他,利他就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那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呢?

第一、现身说法,自我做起。现在的学生很聪明,尤其是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是很反对大道理式的说教。教师言行中的假大空很容易被揭穿,继而无法开展教育。如果想要学生学会感恩,至少学生要懂得什么是感恩,看到过怎样去感恩。如果想要学生利他,至少学生要相信利他事实的存在,这样才会无私奉献。因此,老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是最好的价值引领。

第二、表扬事实,营造氛围。在上面这个案例中,老师在活动的进行中,通过时时更新物品的捐赠,并表扬那个物质条件很贫乏,但是内心却很慷慨和富足的同学的奉献,对这种给予别人主动帮助,而且不计较回报的同学以最大的热情和支持。这种良好的利他行为,对于班级利他氛围的培养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同时,使得提供主动帮助的利他行为得到再一次强化,也给其他人提供一种良好的激励,鼓励大家主动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所以,我认为只有使学生看到他人的善,相信“利他”事实的存在,并且自己也会获益,才有可能建立“利他氛围”。

责任营销,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要对谁负责。简单来讲,企业经营者要不断地来诘问自己,企业创办的目的是在于股东权益最大化、消费者权益最大化还是利益攸关者权益最大化?从单纯的投资回报来看,任何商业企业创建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这样的理念,会导致部分企业利用其在资本和信息等方面的强势地位,“不择手段”地成为十足的“赚钱机器”。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侵害其他利益链条成员的合法或者合理利益,例如渠道成员和消费者。我们再来看,如果企业曲解了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也会导致企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却没有谨慎地去辨别消费者需求的合理性和健康性。例如快餐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快速、舒适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却忽略了食品健康和包装浪费的社会长远福利。因此,责任营销,在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对所有广义上的利益有关人肩负起责任,这些当事人包括股东、渠道成员、消费者、政府、社区和公众等等。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实施责任营销的企业将会在经营过程中,在股东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多方面实现一种平衡。

责任营销应该怎样来做?企业通过生产或者提供具有卓越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合理选择渠道成员,及时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还要遵守国家法令法规、顾及公众健康消费的树立,善待社区和整个自然环境等等。总之,责任营销促使企业在实现合理化利润的同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其目的在于整个社会长远福利的提高和改善,而避免了企业滥用优势地位、不择手段攫取市场暴利的短期行为。

最后,责任营销理念的树立及其实施,看似利他实则利己。从表面来看,好像企业总是在让渡或者顾及其他当事人的利益,而使自己的利益“缩水”。实际上,企业和所有利益有关人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让渡短期的利益,最终实现的是企业长期的良好公众形象。责任营销,要求企业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利益回报和转移。看似利他,实则利己,只不过企业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实现,通过消费者利益和利益攸关者权益最大化的手段,放到了更加长久的时间段来获得。

通过责任营销,在利他与利己之间达到一种长久的平衡,企业的品牌营销将无往而不胜。

www.dawendou.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农田水利表态发言稿(共7篇)

水利部门新春表态发言稿(共4篇)

冬春水利表态发言

平安行你我他表态发言(共19篇)

他乡感言(共6篇)

推荐访问:利他 发言稿

热门排行

村干部任职表态发言稿(2020) 村主任表态发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村干部任职表态发言稿(2020)村主任表态发言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村干

十二岁生日小寿星发言稿7篇

十二岁生日小寿星发言稿7篇十二岁生日小寿星发言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xxx酒店,今天,我们xxx的x

干部作风大提升专项行动专题研讨发言提纲

干部作风大提升专项行动专题研讨发言提纲周世华根据省、市、区干部作风大提升专项行动安排部署,聚焦省委王

部队入党介绍人发言稿

部队入党介绍人发言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部队入党介绍人发言稿》的内容,具体内容:

人大代表审议发言10篇

人大代表审议发言10篇人大代表审议发言篇1时间如梭,20_年很快就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回首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觉得自己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9篇

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9篇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篇1现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已经从一农拓展到三农,农村的工作都要统筹抓起来。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

以案促改表态发言范文参考

以案促改表态发言 以案促改表态发言 镇党委开展这次案件剖析以案促改工作 ,是我镇贯彻落 实习总书记系

党委副书记表态发言稿 党支部书记组织生活会表态发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委副书记表态发言稿党支部书记组织生活会表态发言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党委副书记表态发

新党员代表表态发言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我很激动。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成为了党

全县统战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在全县统战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在全县统战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各位同志、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这次